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问鼎十国

第七十一章 士可杀,不可辱!

问鼎十国 无言不信 2134 2024-05-30 14:43

  成师朝、高弼自然不知道,在他们与张雄在长江上对决的时候,曹彬已经先一步派兵夺取江州、鄂州两地了。

   不只如此,就在他们战事最焦灼的时候。

   林仁肇也等到了意图偷袭池州水寨的郑彦华。

   这统兵作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尤其是统帅数以千计甚至上万的兵卒,更是需要非凡的能力。

   别的不说,最简单的吃喝拉撒睡,都不是寻常人能够处理好的。

   一万个人,那是一万个思想,一万条心。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喝,什么时候拉,什么时候睡,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古代兵士不比现代,职业、正规还有信仰。

   除了那些军中的老油条,大多数的兵士都不愿意打仗。

   尤其是江南这种情况,四面楚歌,危机四伏,灭国在即。

   百姓是无力改变局势,并不意味着傻,什么也不懂。

   故而一有机会逃兵是不可避免的。

   如电视上演的那样,想上厕所就往树林里一钻,舒坦了再跟上大部队。

   那就是演演的,现实里只要你敢擅自离队,队正就能够直接以逃兵的理由将你打杀了。

   然后队正对拿着你的脑袋去跟上面解释,为什么小队会少一人。

   一个小队是一个整体,你这个小队逃了一人,全队都要受罚,甚至砍头。

   同吃同喝同拉同撒同睡才是军队。

   要领着万人行军上百里不掉队不乱不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还要偃旗息鼓,不为他人发现。没有一定的指挥水平,根本做不到。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自知之明。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事情很简单,是个人都能干得好,就如出计策的陈处尧。

   将军队从南昌府不声不响地带到池州附近,配合成师朝、高弼一起进攻林仁肇。

   多简单的事情!!!

   能有多难?

   其实郑彦华自己也是这般想的,他觉得身经百战,领过万人冲杀敌阵,偷偷领着一万人行军至池州附近潜伏起来,等待出战时机,完全在自己的能力之中,却不知因为大军排泄时的粪坑未处理好,早早的就暴露了行踪。

   郑彦华率兵出得九华山之后,便向池州水寨进兵,一路长趋而进,直接杀到了池州水寨后营。

   他见后营兵卒稀松,防备松懈,而远处的大江方向浓烟密布,心中大喜,暗道:“陈先生果然料事如神,林仁肇的主力皆在长江上,后方果有机可乘。”

   “兄弟们,为报君恩,随我杀敌。”

   郑彦华高喊着自以为很鼓舞士气的话语,一马当先的冲向了池州水寨后营。

   “杀啊……”

   尽管郑彦华的口号无法鼓舞军心,可面对主将的身先士卒,江南兵士也鼓足了勇气跟着一并杀向了水寨后营。

   万余战士忽然齐声暴喝,声势颇为惊人。

   霎时间那种宁静祥和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池州水寨后营岗哨也就二十几来人,听到那天崩地裂似的呐喊,吓得直接四散而逃。

   郑彦华轻易地就杀进了水寨后营,没有费任何力气。

   他本就是一莽夫,在这关键时刻,并未能理智地分析周边情况,脑中所思所想皆是配合成师朝、高弼,一举击败林仁肇,然后捣毁长江浮桥。

   直到深入营地,郑彦华生出一丝不妙。

   并非察觉了异样,而是一种不好的直觉。

   身为一个在山林长大的闽人,对于危险特有的直觉。

   但一切为时已晚。

   发机飞火四散射击,“轰”地一声巨响,浓烟随风涌现,营中烈焰已冲霄而起!

   火势奔马般扩散开去,瞬间便席卷了整个后营。

   浓烈的火焰将江南兵士包围其中。

   原先的聚在一处冲刺的部队在这种大自然的威力下立即溃散成一盘散沙,怒吼、惊呼和惨叫此起彼伏。

   郑彦华瞋目裂眦,咆哮道:“已入死地,我辈当以死报国。”

   他本一小校,李景提拔他为节度使,甚至给他使相的位子,早决定将自己的性命交给李景。

   在给火焰包围,郑彦华毫无胆怯之意,反而生出了死战之心,呼喝兵卒继续向前。

   江南兵士左右皆是烈焰,中间拥挤推搡,跟随在郑彦华附近的兵卒进退不得,见主帅前冲,也不管不顾跟着向前突进。

   中营的了望台上,林仁肇看着面前的景象,轻笑道:“这郑愣子,还是这么莽!”

   两人都曾是闽国旧将,自然熟悉。

   昔年闽国大将以林仁肇、陈诲为首。

   郑彦华是陈诲的属下,林仁肇并不熟悉。后来两人一并为南唐征召。

   郑彦华开始不服气林仁肇还找过他的麻烦。

   结果自然让林仁肇好一顿收拾。

   郑彦华作战只知往前,不顾自身,故而有郑愣子一说。

   林仁肇从了望台下来,一把拿过搁靠在了望塔旁的三尖叉,高声道:“传令下去,让陈德诚堵截败卒退路。甲字营、乙字营、丙字营,随我迎敌。”

   他了解郑彦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