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问鼎十国

第六十一章 看谁都是内奸

问鼎十国 无言不信 2147 2024-05-30 14:43

  罗幼度的信并没有特别的东西,就是简单地唠家常,打感情牌。

   罗幼度没有学朱允炆,要求曹彬对柴克宏手下留情。

   他可不想成为千古笑柄。

   毕竟手拿王炸,四个二加四个尖,都能输的人,真找不出几个。

   他只是写了一封信,让曹彬在柴克宏山穷水尽的时候,以作劝降之用。

   毕竟是原主为数不多的长辈,当年在庐州城外,罗幼度也能感受到长辈的关爱,能保全他一命,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曹彬不打算让柴克宏的江南水军继续牵扯他们的水陆兵马,此番劝降即是最后通牒,也是乱敌心智。

   但在柴克宏、孙震眼中意义就完全不同。

   罗幼度以皇帝之尊,打感情牌劝降,即便他们坚持到底,手下的将官也不会同意的。

   他们本就陷入了无粮无援的死地,江南的核心地,金陵城都落陷了。

   这种情况继续对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三万江南最精锐的水军部队在江南大营缴械归顺。

   直到归降之后,柴克宏、孙震才知道金陵只是丢了外城,还有内城与宫城依旧掌控在李弘冀的手中。

   江南朝廷还是有一批忠贞之士据城坚守的。

   可到了这个地步,柴克宏、孙震也没有任何办法挽回局面了。

   曹彬已经完成了对江南水军的收编,打散了他们编制,提拔低级将领,将柴克宏、孙震明升暗降,调给他们中原步卒,让他们攻城略地。

   柴克宏是江南大都督,军方第一人。昔年在江南屡屡败给大周,士气最低下的时候。是柴克宏以酣畅淋漓的大胜,挽回了江南的颜面。

   在江南柴克宏就是一面旗子,是江南上下的信仰。

   便如历史上的林仁肇一样。

   赵匡胤忌惮林仁肇真是因为北宋打不过南唐?

   当然不是。

   国力的差距,仅凭一人是难以改变的。

   但是南唐有林仁肇这面旗帜,江南上下军民都会觉得有胜利的希望。

   有希望就有对抗的动力,江南上下会聚在林仁肇的旌旗下,带着信仰给予北宋凶狠的回击。

   北宋或许能赢,但付出的代价将会是惨重的。

   现在柴克宏这个大都督就是江南信仰,他的归降直接让江南上下信仰崩塌,对于江南那是致命的。

   润州、常州、江阴三地直接归降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应曹彬的邀约,吴越钱弘俶响应中原号召,率兵攻打常州,以牵制江南东部兵力。

   吴越国的战斗力在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几乎处于垫底的存在。

   一开始钱镠立国的时候,吴越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手中有八都兵、武勇卒。

   其中武勇卒是以唐末军阀孙儒的降卒组建的,武勇卒以蔡州兵为核心,士卒勇悍,久战之兵,战斗力极其可怕,但军纪败坏,掠夺成性是最大问题。

   钱镠本人也险些受到武勇卒的反噬,险些丧命。

   于是乎,钱镠发现兵越强越不好控制的道理,开始休兵治民,避免征伐。终其数朝,吴越皆未有大规模的征伐之举,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属于一个奇葩。但吴越百姓,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幸福的。

   苏轼贬罚杭州的时候,便感慨:“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这可是在最动乱的五代,不可不说是个奇迹。

   但是吴越兵也因此是真的弱……

   润州刺史李彦蛇、常州兵马使沙万金、江阴军节度使刘存忠,三人负责抵御吴越兵马的入侵。

   常州位于第一战线,润州处于第二战线,江阴军位于大后方。

   吴越兵并没有突破第一战线,双方好似菜鸡互啄一般,打得有来有回。

   得知柴克宏、孙震归顺中原,金陵陷落……

   三人失去了斗志,便想着干脆降了吧。

   三人一合计,觉得投降吴越实在太掉价了,鼓起勇气,将兵马聚在一处,一阵突突,将吴越兵吊着锤了十五里,然后投降了中原。

   吴越反应过来,看着已经是友军的润州、常州、江阴,有些懵圈。

   这都决定降了,还锤我一顿干什么?

   委屈!!!

   随着润州、常州、江阴的归降,江左的核心地域尽数为中原掌控。

   面对这种局面,曹彬并没有继续在金陵耗着,让舒元、赵匡赞自信发挥,同时调命韩重赟去取宣州。

   拿下了宣州,等于将整个金陵全方位包围了。

   金陵将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孤城。

   这一切变故,曹彬并没有瞒着李弘冀,主动派出使者将这一切详细告之。

   “一派胡言!”

   李弘冀怒发如狂,原本局面就够恶劣了。

   现在整个江左沦陷,江南只剩江右还在江南的掌控之中。

   但是自李景让李弘冀监国以后,江南政权隐隐有一分为二的架势。

   江左归于李弘冀,而江右则在李景的亲自掌控下。

   现在江左沦陷,意味着他这些年的努力,烟消云散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