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问鼎十国

第五十五章 孤注一掷

问鼎十国 无言不信 2142 2024-05-30 14:43

  便在柴克宏惊愕自己回不去的时候,位于池州的陈德诚陷入了左右为难之境。

   陈德诚是出生于南唐将门,其父陈诲,人称陈铁,年轻时矫捷有勇力,在闽国建州刺史王延政麾下为将领,与林仁肇齐名,是闽国的擎天玉柱。

   闽国弱小,江南诸国不敢与之争锋,皆因林仁肇、陈诲之故。

   只是闽国因政治问题,内部发生了动乱。

   南唐这才逮着机会乘机灭闽。

   林仁肇不愿出仕南唐,回家打猎为生。而陈诲则归顺了南唐,为南唐屡立战功,官拜忠义军节度使,在建州十余年,雄踞一方。

   陈德诚年少好学,才兼文武,能打仗能作诗,是江南为数不多的后起之秀。

   在后周淮南之战时,陈德诚也是南唐反击战的主力战将,仅次于朱元、林仁肇,与郭廷谓不相上下。

   当年紫金山之战,朱元投敌,南唐大败,陈德诚潜水遁走,逃过一劫。

   罗幼度夺取江陵之后,掌控长江上游门户,威胁长江防线。

   李景便让陈德诚担任池州刺史,以避免林仁肇的水军顺流而下,直接威胁南唐下游的都城金陵。

   罗幼度西进蜀中,林仁肇便率领水军南下,直奔池州,封锁了池州与金陵的联系。

   “可恶!”

   陈德诚一拳打在了案几上,他一直觉得奇怪,林仁肇为何不取鄂州,不拿江州,直奔池州而来。

   身处长江中上游,林仁肇有着上游优势,他完全可以步步为营。

   顺着长江而下,将鄂州、江州一一拿下,然后再取自己所在的池州,直接掌控直达金陵的长江防线。

   这是北方攻取江南的最佳方式,历史上无数例证表明,唯有完全掌控长江防线,才能真正的覆灭江南。

   林仁肇这反其道而行之,实在是有违用兵之法。

   陈德诚并没有将之视为愚蠢,而是必有缘由。

   陈德诚不止一次听他父亲说过林仁肇的本事,这辈子能与林仁肇齐名,是他莫大的荣幸。

   一个让自己父亲如此推崇的人,绝非易于之辈。

   事实也证明了如此,鄂州、江州都曾因为林仁肇放弃上游优势,主动出击,打算击败中原水军。

   结果无一例外,皆被林仁肇击溃。

   下游是水战劣势,但并不意味着下游必败。

   林仁肇主动放弃上游优势,必有缘由。

   陈德诚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林仁肇是为何掩护长江浮桥。

   张雄在长江下游吸引江南水军,林仁肇则在池州吸引长江中上游的水军。

   这战时百姓自然不敢入江捕鱼,也是因此就在江南的眼皮子底下,中原完成了长江浮桥的嫁接工作。

   直到中原陆军尽数渡河,分兵多路,一路直指都城金陵,一路分取江南所有水军营寨。

   位于池州的陈德诚这才发现了长江浮桥的存在……

   陈德诚听得消息的时候,整个人也懵了。

   长江能架桥?

   他想起了月余前,一艘艘货船运载着大竹絙从巢湖皖口而出,向下游而去。

   货船途径池州时,自己无动于衷。

   他只以为那是曹彬修江北大营的物资,没有必要冒险去截……

   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怎么办,陈刺史!”

   战棹都虞侯王晖急得声音发颤,泪水都要出来了。

   水军战舰吃水很深,唯有特殊军用码头才能停靠。

   中原陆军抢占了水军营寨,直接将庞大的江南水师困在了长江之上。

   舒元、赵匡赞也攻入了金陵城,拿下了金陵外城,正准备攻打内城。

   已经陷入生死存亡之地。

   “必须摧毁长江浮桥!”

   陈德诚一字一句的道:“唯有摧毁长江浮桥,断去中原补给线,才能力挽狂澜。”

   他顿了一顿,最终别无选择地道:“王都虞侯,集结战舰兵士,出战……”

   在昨夜围困池州的林仁肇水军撤离了池州,分兵两路,一路顺江东下,一路逆流而上。

   也是因为林仁肇的撤军,他们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长江浮桥一事。

   这意味着什么陈德诚焉能不知道?

   林仁肇是故意的,故意让他们发现长江浮桥,就是要他们出战去攻长江浮桥。

   陈德诚知道只要自己出兵,林仁肇逆流而上的那支水军部队必然会出现在自己的身后,借助上游优势,与自己致命一击。

   可到了这一步,陈德诚别无选择。

   坐视下去,江南就没了。

   现在明知是计,也只能拼死一战。

   “林叔父,就让侄儿领教一下你的可怕吧!”

   池州水寨,一万一千八百六十二名兵士,五百余艘大小战舰遍布江岸。

   陈德诚站在楼船帅舰上,看着自己身旁的军势,眼中唯有孤注一掷的决绝。

   这一仗兵士精确到个位数,他将池州的能战之兵都搬空了。

   池州守不守得住已经无关紧要,拼光池州最后一人,也得摧毁长江浮桥。

   “陈刺史,中原水军来了。”

   王晖一脸凝重的看着西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