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第191章
其实现在的这个户部尚书费宏,和宁王还是有一点关系的。
正德九年(1514年)三月中旬,中官把朱宸濠的奏本送到内阁里来,费宏极力说不应当准许他,但是诏书最后还是准了朱宸濠恢复护卫军的请求。于是朱宸濠与钱宁一样都痛恨费宏。
三月十四日(4月8日),杨廷和坚持认为朱宸濠不会谋反,在未与内阁大臣商量的情况下,恢复了朱宸濠屯田的权力,朱宸濠的阴谋因此得逞。
五月三日(5月26日),钱宁因为御史余珊曾经弹劾费寀,认为他不应该留在翰林院,所以钱宁就把费寀留在翰林院作为费宏的罪,从宫中传下圣旨,责令费宏说明情况。费宏请求退休,朝廷下令要费寀一起退休。
五月十七日(6月9日),费宏乘舟归乡途经山东临清戴家湾,此时钱宁派人骑马悄悄跟在费宏后边,烧掉了他坐的船,连行李都全部烧没了。
十月,费宏回到家,关上房门不与宾客往来。朱宸濠又谋求结交他,费宏谢绝了,朱宸濠更加恼怒。
正德十年(1515年),费宏的族人与本乡的一个坏人李镇等打官司,朱宸濠暗中纵使李镇害费宏。李镇等于是就占据有利地势造起反来,率领手下攻打费氏。
寻找费宏没找到,抓住那些同他打官司的费家人,就把他们肢解了,又挖了费家祖先的坟墓,毁了他的家。后来远近抢掠,人数发展达到三千。
费宏派人到朝廷告状,朝廷下令巡抚孙燧调查情况以后,才派兵加以消灭。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廷臣清算了刘瑾变乱之法,对陕西、河南、山东等处乡试解额的任意增加;对江西解额的任意限制等诸多变乱之法皆得到了更正。
费宏在处理刘瑾“变乱之法”时,对刘瑾实施的增加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乡试解额的措施进行了肯定,此做法有助于朝廷更大程度地选拔吸收人才。
费宏,刘瑾此举虽为谋求个人利益实施的措施,但也造福了陕西等地的士人知识分子,有利于更多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而为国家效力,也有利于朝廷对贤才的笼络与渴求。
费宏客观对待刘瑾的变乱之法,认为“贤路宜辟,四省才日盛,瑾虽私,此何必革”,而费宏的观点也“人服公之公大”。费宏此举为自己赢得了莫大的声誉。
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鲁王府邹平王子当潩与当凉争袭王爵,费宏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儒家正统思想,对此事件进行了公正的处理。
鲁王府邹平公懿王阳鎕的正妃张氏无嗣,妾氏周氏生二子,当潩和当淎。随后内助丁氏又生一子当凉。邹平王宠爱当凉,封其为嫡长子,母丁氏被封为妃。
礼部不知邹平王还有妾氏周氏,因此对此事没有做任何拒绝。周氏所生子当潩不满其弟当凉被封为嫡长子,既而与当凉争袭爵位。
此事被鲁王报于朝廷,明武宗将此事推至礼部处理,时为礼部尚书的费宏以儒家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依据,认为懿王阳鎕嫡妻无子,而当潩乃妾氏周氏所生长子,位份高于内助丁氏所生的当凉,因此当潩可袭爵,同时应革去当凉长子之位和其母丁氏妃位。
费宏为正人伦、明国法,定当潩袭封邹平王,合理地解决了宗室纷争,费宏对当潩、当凉袭爵事件的处理是在理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宗室之法理为依据的反映。
范进的劝告无用,最后费宏杨廷和等人还是组织了起来热气球上天,结果送人上天之后,因为热气球的能量不够,送不上去。
一个锦衣卫参加了这次实验。到了离天空非常远的一个地方,差不多已经飞到了直隶地区了,这才让范进松了一口气,人好像没有被摔死,不过腿断了一条,正在修养。
他差不多也是得到了航天员的待遇了!
为什么是锦衣卫上天其实是有讲究的。
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1]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由于明朝的影响力,越南后黎朝、阮朝也仿明制设有锦衣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