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杨慎的交好
第178章 杨慎的交好
所以严嵩这种人是可以用的,如果没有海瑞上的治安疏,估计天下的人依旧是指责严嵩这个所谓的奸臣,其实都是给皇帝背锅的。
他搜刮的钱还不是大都给了皇帝,没有人敢动他也是因为皇帝想要用他。
严嵩能不能用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其实是现在范进不想要面对的,平定宁王战乱自然是要论功行赏,而王阳明自然是首要人选。
是他用计打败宁王的,是他攻入了南京城,这个问题由于朱厚照当时的病重,一直其实有很多的争论。
但是现在的争论倒是变少了一些,众臣包括袁宗皋也是想要给王阳明按功进爵,所以范进想要阻拦其实是非常麻烦的。而且他也没有什么理由阻拦王阳明。
而范进现在已然变成了一个打工人,当然,是给国家上班,其实叫公务员更加的合适。
修撰这个职位,在当时属于从六品官阶。它的职权,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主要负责编修本朝的历史,记录当朝的实际情况。
对于其他的普通人来说当然是更容易接近皇帝,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但是范进并不这样想。
明朝的制度上来看,不要以为你考上状元也就平步青云了。其实考试还要继续的。
现在的翰林其实有一个试用期,也就是三年,在这个三年期间由翰林院内部经验丰富者担任教习,传授各种知识。
三年期满后,会在下次会试之前进行考核,这被称为“散馆”。只有成绩优异者才会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
其他的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等职,也有被外放到地方为官的。
也就是说,翰林院每三年会被淘汰一批,从而空出位置给新科进士,而能够依旧留在翰林院的,无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
不然没有淘汰的话,每三年,翰林院按着道理来说都是至少要增加三人的,还不要说那些庶吉士了。
所以淘汰制还是很合理的。
而现在范进的工作差不多就是做皇帝的老师还有记录者,包括皇帝的言行举止,都要一一如实记载下来,编入史册中,留给后人查看。同时,还负责给皇帝讲课,主要经史子集的内容,以及草拟朝廷典礼的有关文稿。
小嘉靖对于这一点自然是高兴的,毕竟范进再这么说也是他父亲指定的托孤对象。
而范进也是久违的看到了杨廷和,至于二人为什么会碰见,其实是工作上有交接。
小嘉靖现在上的用的教材,其实就是杨廷和编写的,然后杨廷和拿着编写的教材给他们这群翰林让他们讲。
当然不是一个人,范进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另一件尴尬的事情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是范进同僚。
范进这个状元在其他的地方可能都是非常稀少,可能都是非常珍贵的,但是现在在哪里?
状元满地走,进士不如狗的翰林院。
不说其他的,杨慎人家都是正德六年的状元,还是范进的老前辈了!
不过现在的杨慎还不知道范进和他爹都斗了几次了,只以为是一个才来的翰林,当然是得照顾他一下了。
杨慎现在不过三十岁,而范进六十岁了,当那天别人给他们两个做介绍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杨慎,杨廷和的儿子。
其他翰林院的人对他是非常的小心,毕竟是首辅的儿子嘛,以后肯定是飞黄腾达,大都是讨好的态度。
杨慎也才刚刚官复原职。
正德十二年(1517年),因明武宗喜欢到处巡游,不理朝政。杨慎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武宗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直到现在朱厚熜即位,这才重新回到翰林院,但是论资历来说,其实都是老前辈了。
而且还有指责朱厚照的奏章,这不得不说又是一份很重的资历。
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文官喜欢骂皇帝。
千百年来,数唐、明两朝的“猛士”最多,骂皇帝的花样也是五花八门的。
唐朝的着名魏征,而明朝的就属海瑞最出名了。
不过现在的海瑞还是一个弟弟,年纪还小。
所以说杨慎现在虽然是和范进等人一个职位,但是地位都高了不少。
比如他可以作一首《我爹是首辅》的诗。
当然这里只是开玩笑,杨慎人家是非常有才学的,至少他的一首词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他被放逐之后才写的词。
中国古代这些诗词其实都是这样,只有仕途不顺,人生逆境的时候,写的诗词,发的牢骚才能大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