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吼声越过揖保川
“哦!?”浦上家武士都懵了。
此时却是彦三郎最为‘机敏’,他那空荡荡的脑袋里充满智慧,毫不顾虑的点头道:“明白了,那便让此人多活一阵子。”他的思维很简单,既然清宗说此人有用,便是有用。
众将见彦三郎如此笃定的态度,再看清宗嘴角泛起的笑意,顿时悟了。
纷纷暗叹,不愧是血枪彦三郎,竟瞬间悟懂少主之意,高手啊!
其实清宗就两个想法,一来,确实留着明石景亲已经有大用。这人善谋,虽论其能力,比不上备前谋将宇喜多直家,但明石也是备前浦上家的二五仔啊!
咳咳…是的,明石景亲对浦上宗景的忠诚度很值得怀疑。
历史上的他在宇喜多直家谋反时,背叛了浦上宗景,并且打开城门,直接导致宗景丢了本据点,天神山城。
这么个二五仔…
清宗需要啊!
正愁着没切入点去对付浦上宗景呢,明石君,我看你浓眉大目,就是不错的人选嘛。
其次,清宗还馋他儿子。
咳…
这么说多少有点不正经。
总之,清宗对明石景亲的儿子很感兴趣。
因为他儿子,正是后来的大阪七将星之一,明石全登。
当下的明石全登约莫14岁,年纪比内记还小,才刚需要经历初阵的年纪。
清宗对这位未来的‘切支丹’大名颇感兴趣。
虽说清宗是个无神论者,但从不反对他人拥有信仰。
而真正看中的,还是明石全登的品行。参与大阪之战时,与其他欲要光复家名、扬名立万的浪人不同,全登仅向丰臣家提出两个要求:
第一:恢复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
第二:将流放的主公宇喜多秀家迎回本州。
一是对主的信仰。
二是对主家的忠义。
并无私心。
此人的精神、操守皆为上品,值得佩服。
大阪之战时,明石全登的表现不如其他将星耀眼,但也只是时来运转的问题。若明石全登不理会那丰臣秀赖,早早发兵,带着三百精锐及时绕后,配合真田幸村奇袭德川本阵。
是否能扭转战局,力挽狂澜呢?
好吧,这都是些毫无边际的畅想。
对于此刻的清宗而言,强攻明石景亲的临时军阵,并非不可能。
清宗身后正有浦上军陆陆续续赶过来,虽说因为追杀败军,此时同样军阵散乱,但清宗有足够自信可以重整,毕竟浦上军气势正盛。
但此番明石在守势,强攻需要付出很高的伤亡代价,按照清宗那护犊子性格,又不是什么非攻不可的时刻,何必徒增伤亡。
明石景亲不知清宗在打什么主意,见其按兵不动,他便趁机下令,部队保持着枪衾阵型,往后一步步后撤。
他心里明白,凭着眼下这些人,拖住浦上军,为溃军争取撤退时间是可以的。
但想击破眼下气势正盛的浦上军,他办不到。
只能步步为营,以图退路,方可保命。
起初明石景亲心弦极为紧绷,他死死盯着清宗,担心清宗忽然发动攻势。
但随着他率军缓缓退去,与浦上军拉开安全距离,清宗也不曾有追击的动作,只是同样盯着他看。
这让他在心里种下一颗怪异的种子。
浦上军明明仍然一战之力,为何放弃追击?
明石没能想明白,也来不及想,确保安全后,立即领着残军朝香山城撤去。
看这落荒而逃的宇野军,清宗下令穷寇莫追,并对身侧的骑士说:“联系胜兵卫,让他的船队立即返回龙野城,支援广濑爷。”
骑马武士领命而去。
“浦上儿郎们,宇野军,败了!”
清宗高举手里压根没拉开的长弓,高喊道:“给我牟足劲,拉开嗓子,让龙野城听着我们胜利的呐喊,恐惧地浑身颤抖吧!”
“诶!”
清宗扬起长弓,高喊。
“诶!欧!”
浦上军纷纷高举武器发出胜利的吼声。
诶!诶!欧!
诶!诶!欧!
吼声越过揖保川,传到龙野城。
此刻,仍在城外亲自率军破阵的赤松政秀,只觉透心凉。
别看这龙野军来势汹汹,仿佛要把广濑国雄守卫的阵型踩踏碎烂。
可一交手,广濑国雄便感到龙野军力不从心。
虽说冲锋在前的赤松家武者确实勇猛,几乎要把垣盾墙给推塌,但后继乏力。
毕竟惠藤抱病不出,圆山锒铛入狱,这两家的一百多号人被赤松政秀强迫参战,但他们出工不出力,只负责在后面摇旗呐喊,稍微挨了两箭就哇哇的往后退,把打烂仗的DNA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何如此?
只因这是战国时代,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他们是惠藤和圆山的兵,而不是赤松政秀的兵。
真正效忠赤松政秀的,只有那两百龙野军,但龙野军里也不全是武士,普通杂兵战斗力也很堪忧,基本龙野军就靠那二三十名赤松武士,他们能否打出气势,直接影响到龙野军的战力上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