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逍遥小军侯

第121章 河堤

逍遥小军侯 茶碗的彼岸 2798 2024-05-30 14:45

  第二日。

   暴雨依旧。

   同时,江州城的内涝,已经十分严重了。

   很多百姓家中,都进了水,增加了房屋倒塌的数量。

   这场内涝根本无法阻挡!

   而这还不是最危急的。

   最危急的是长江水位,在今天陡然急速暴涨,波浪滔天。

   一个巨浪又一个巨浪涌起,重重拍击在刚刚加固与修筑的河堤上。

   那声音似乎摄人心魄!

   衙役们、州兵们、民夫们、灾民中的青壮们、鄱阳王府的家将门,他们全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河堤一线拼死奋斗。

   董诚和祝修远也亲临前线,当做表率。

   令人意外的是,远在浮梁县的茶农言婆也来了。

   她率领着一千多位青壮茶农,冒险越过波涛汹涌的鄱阳湖,越过重重困难,来到江州城,只为董诚和祝修远出一份力。

   有了这一千多位青壮茶农的加入,就像给整个加固河堤的队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中午时分。

   长江沿岸的情况曾一度十分危急。

   滔天涌起的巨浪拍来,差点冲垮河堤。

   更差点吞噬沿岸的州兵、民夫等。

   紧急关头,董诚只得将城隍庙中的李家村女眷叫来。

   随同而来的,竟不单单只有李家村的人,还有其他的女灾民,甚至半大的孩童也来帮忙……

   可以说是“军民一心”了。

   ……

   午时一过,长江水位开始下降。

   虽然波滔依旧,但随着水位的下降,在这场水位与河堤的博弈中,河堤明显占据了上风。

   长江水患解除。

   长江之水再不可能冲垮河堤,并涌进江州城肆虐了。

   “河堤保卫战”结束。

   不过董诚和祝修远等,却无法松懈下来。

   因为从天而来的大暴雨,竟然还在往下泼,不要钱似的。

   甚至比上午的时候更猛了,达到了一个峰值。

   随着降雨量骤增,对江州城的“排水系统”是个巨大的考验。

   在这古代,就别指望城市中拥有完美和科学的排水系统了。

   那玩意儿,在某些现代城市中都没有,年年内涝的新闻见诸报端。

   毫无意外,江州城中内涝的水位已经及膝。

   低洼处的百姓倒大霉了,即使在家中,也需淌水而行。

   更有老旧的房屋不堪洪水浸泡,墙根泡软,整个屋子轰然倒塌。

   甚至有的人还搬出了小船,摇着桨,在街巷中游荡。

   也算是一幕奇景了。

   ……

   江州衙门。

   录事参军签押房。

   董诚、祝修远,以及参与“河堤保卫战”的参军事与衙役头领等,已经火速换上干净衣服。

   并围坐一圈烤着火。

   手中还捧着一杯热茶。

   董诚揭开茶杯盖,先轻轻一吹,再就嘴浅戳一口。

   滚烫的茶水入口,茶香四溢,提神醒脑。

   董诚浑身都是一震。

   好似浑身的疲惫都被驱散,刚才“河堤保卫战”之时的巨大压力,也在这一刻得到消解。

   想当时,长江水位急速暴涨的时候,董诚虽然没有亲自动手去加固河堤。

   只在一旁看着。

   但是,他心里承受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加固河堤的州兵与民夫们小。

   他的身体几乎全程紧绷,如泰山压顶般。

   这种状态极为消耗精神力!

   不过还好,河堤总算是保住了。

   董诚又戳了一口滚烫的茶水,随着吞咽的动作,一股热线直接入腹。

   刚才那口茶水算是解除疲惫,这一口,则就是补充精力了。

   董诚立即精神饱满。

   盖上茶杯盖,再将之随手一放,放到一旁的茶几上。

   “城内情况如何?”董诚问道。

   “大人,城内大部分区域已经积水,最深处可达腰腹。只有少数地势较高的区域,未曾受到侵害,比如我们衙门。”

   “哈哈,如果衙门地势较低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应该坐在船上议事了!”

   这是一句玩笑话。

   众人皆会心一笑,算是“苦中作乐”。

   然而董诚和祝修远两翁婿,会心一笑之后,心里忽又担忧起董府来。

   其实董府的地势算是比较高的,就是不知道这次内涝爆发,董府有没有受灾。

   “相信漱玉会妥善安排的吧!”祝修远心中想道。

   “大人,如今暴雨不休,且天气变冷,百姓们如果长久泡在水中,大部分人必然染上风寒……就怕到时候爆发瘟疫啊!”

   有人说道。

   瘟疫!

   此话一出,签押房中众人齐齐色变。

   瘟疫这东西,对古人来说,无异于一场十级大地震。

   这个词就代表了“死亡”,群体性的死亡!

   “嗯。”

   董诚反应过来,也认为这是当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家中进水,便不可居住了,算作灾民,我们需要将之收拢。再者,也要严防风寒等病。”

   董诚环视一周,说:“你等有何计策,不妨直言。”

   “大人,河堤已经保住,可以撤回大量人手,用于收拢灾民。”

   “城隍庙似乎已经住不下了,需要寻找新的地方……”

   “大人,城外以东不远处,有一片地势低洼之地,我们不妨开挖一条水沟,引城中之水灌入低洼之地,以解内涝之困。”

   “可是……那是一片良田啊!”

   “哎呀,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什么良田不良田的。如今暴雨连绵,我江州的农田恐怕早已十不存一……”

   “多日暴雨,如今又是内涝,百姓们受冷又沾水,恐怕已有许多百姓染上了风寒……我们需立即召集城内的大夫与医士,并筹备药草,集中为感染风寒的百姓诊治……”

   “哎……一说到这药草……如今我江州市面上的药草,充斥了大量的假药,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

   众人纷纷发言,将当下急需解决之事一一道明点出。

   尽管各个事项之间,纷乱复杂,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

   但对董诚来说,仍有规律可循。

   董诚快速理出头绪。

   再针对各个事项,安排不同的人前去处理,整个过程井然有条!

   这一点,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祝修远,都十分佩服董诚的能力。

   事不宜迟,得了任务的参军事、衙役头领等,纷纷离开签押房,着手处理自己的任务。

  喜欢逍遥小军侯请大家收藏:(www.xs4.cc)逍遥小军侯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