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何所有

中都失陷

大宋何所有 猛男与拖拉机 1974 2024-05-30 14:45

  蒙古人的最终战略是攻灭金国,但当时蒙军的实力显然还无法直接灭亡金国,于是就在城下狮子大开口开出了天价和谈条件。金国虽然想要求和但手上的筹码离蒙古人心理价位相去甚远,两国谈了几轮始终谈不拢,只好继续开打。

   虽然野战不经打,中都城城防坚固,蒙军确实一时半会儿没什么招儿,但铁木真可不是一般的名将,人家是军事天才,看问题从来不拘泥于一城一池。中都城不好打是吧?蒙军天女散花全面散开,术赤的右路军不用再来中都会师了,直接在黄河沿岸扫荡。铁木真留下一小部分蒙军在中都城下与守军对峙,自己亲率大军南下,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扫荡,抢得无数金银财宝。

   在蒙军的铁蹄下,中原大地赤地千里,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蒙军几百大车几千大车的往北方运钱粮,背后是黎民百姓哀嚎遍野。

   照这种打法,其实不用蒙军强攻,中都城储备再丰厚也经不起这种折腾,中原地区是国家农业生产的粮仓,如今被蒙军洗劫一空,通往中都的道路又断绝,中都城就是一座死城,弹尽粮绝只是时间问题。

   坐困愁城的宣宗依然在不断的向城外蒙军大营派遣使者希望可以议和,到了第二年贞佑二年三月,回城复命的使者突然带来了消息,蒙军同意议和了,条件是金国要嫁公主、献金帛五百两、童男女各五百、马三千匹。

   看上去似乎要的不多,主要是蒙古人几个月在中原已经抢的盆满钵满了,中都城那点儿油水儿也看不上,提个筹码回大漠休战。

   农历三月份,天气已经开始热了,再不退兵战斗力下降难免有失,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好不容易抢来的钱粮。

   经过简单筹备,宣宗挑选了卫王女儿歧国公主和金帛五百两、童男女各五百名、马三千匹出城献给蒙军,贞佑二年四月,蒙金正式议和,蒙军撤出居庸关北归。

   敌军兵临城下,给钱给女人签订城下之盟,像极了靖康之变时第一次金军兵临城下的北宋,而贞佑二年距离靖康元年,还不到九十年。

   蒙军虽然撤了,但中都与蒙古高原近在咫尺,蒙古人从草原出来一进居庸关就是中都城。宣宗瞎猫碰见死老鼠捡了个皇位,指望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绝对不可能,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宣宗打算迁都,蒙古人在北边,北边都不安全,把首都往南迁,迁到南京开封府。

   金国立国后,仿照辽制在国内设立了五京,分别是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北京大定府、南京开封府和中都大兴府。对于宣宗而言,东北西中四个京都离草原地区太近,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被蒙古人一锅端了,只有远离草原的开封最好,最安全。

   女真人世居东北,对中原地区生活一向不习惯,当年阿骨打起兵反辽时期南下打到当时的幽州城都无法忍受夏日的酷暑,后来金兀术伐宋时更是屡屡因为酷暑难耐不得不北返,没想到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后世子孙居然彻底放弃东北老家,想要跑到遥远的河南定居。

   宣宗想迁都,大臣们都不愿意,首相徒单镒率先反对:既然已经讲和就应该聚集实力做好防守,南京开封府北方是河北平原无险可守,南方是宋朝敌对之国,四面受敌反而更危险。辽东是国家根本,依山负海足以抵御外敌,即使要退也应该往辽东老家退,去什么开封。

   首相反对完了接着谏官们也上梳反对迁都,再接着以赵昉为首的几百名太学生集体上书反对迁都,中都城内外舆论汹涌,主题就是反对迁都。

   反对的人虽多,但真正说话有分量的还是首相徒单镒,老宰相历经四朝功勋卓着,宣宗本人能即位也多亏了徒单镒关键时刻顶住胡沙虎压力把他推上皇位,然而就在宣宗顾虑迁都阻力太大之时,徒单镒病逝了。

   头号阻力消除,宣宗立即开始着手迁都,这回是谁也拦不住了,贞佑二年五月正式下诏,金国朝廷举朝南迁,经过两个月的搬迁工作,于当年七月将所有皇宫器具和朝廷文书迁至开封,所有宗室成员和朝廷百官入驻开封。

   为了稳定人心,宣宗临走前留下了太子完颜守忠、平章政事完颜承晖和尚书左丞抹然尽忠作为中都留守,以示朝廷只是迁都,并非放弃国土。

   迁到开封之后的宣宗如释重负,终于获得了一丝安全感。但宣宗安全了,蒙古人又不爽了:你在中都我随时都可以南下威胁你,现在你突然招呼不打就迁都这是防谁呢?

   七月当月,就在宣宗南迁开封后,蒙古借口金国假议和,再次起兵南下伐金。

   蒙军还没打进长城,金国自己先乱了。金国有不少乣军,当时在中都城外的良乡有一支以契丹人为主的乣军,宣宗迁都时路过良乡,该部乣军护驾有功宣宗赏了不少马铠。不管是人穿的铠甲还是马穿的铠甲,古代社会那都是重要军事装备价值极高,得了铠甲的乣军将士很高兴,谁料宣宗迁都迁完了却又反悔,觉得给出去的马铠太亏,又派人把马铠要了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