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543章 喀布尔战役打响

  例如大明最近缺铜,那么凡是贩卖来铜矿石或者铜锭的,一律免税。

   而把铜矿和铜制品出口的,一律征收重税。

   再例如大明一直缺粮食、缺少硫磺和硝石等等,这些都可以照此办理。

   如果大明产出很多,多到用不完,出口又能获得巨大利益的,那就要积极出口。

   这样的东西例如各类工业品、瓷器、丝绸、茶叶、钢铁、衣物等等。

   再有就是那种大明有,他国也有的,大明制造的并没有优势的,那么就可以给予税收减免,鼓励那些商户出口。

   这样的东西例如风帆船只、铜钱、糖、农具等等。

   说白了,海关就是为大明第一次五年计划服务的部门。

   为了第一次五年计划更加顺畅,朱克臧还彻底解放了女工人。

   大明在江南早礼乐崩坏,商人穿丝绸、女子出门已经是常见现象,历史上柳如是一介女子就四处周游过,所以,对女子的约束力倒也没那么强。

   何况,朱克臧也因为考虑到这一点,下了圣旨:允许各地棉纱厂和织造厂设置以性别为区分的男厂与女厂。

   过去的时候,就有不少允许自家女子以女扮男装的方式进入工厂。

   而给家里带来更多收入后,很多家庭还是抵挡不住这样的经济利益,而不得不抛弃陈规陋俗,允许自家女子进入只有女工的工厂。

   传统华夏理学的社会基础正在一点点的被破坏。

   讲究实用主义的真儒思想逐渐占据上风。

   为深入贯彻落实朱克臧陛下“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各地纷纷开设女工工厂。

   带来的结果就是女工人大量涌入棉纺织行业。

   如此一来,先进纺纱与织布技术出现后,导致棉布与丝绸价格下降是不可能阻止的。

   大明国内随着棉布和丝绸价格下降,尤其是棉布价格下降,北方新光复地区普通百姓,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穿棉衣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只能穿补丁衣服的百姓也开始有了件完整的衣服。

   这就是大明的工业时代,让百姓更加有尊严地活着,距离真正的生活,还有一段路要走。

   .......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

   康亲王杰书率领两万准噶尔火枪步兵、五万哈萨克骑兵、三万希瓦兵、五万布哈拉兵,还有少量的汉八旗精锐炮手,共计十五万蒙古先遣军!

   先遣军是好听,应该叫杂牌兵。

   喀布尔河是当前神圣蒙古帝国布哈拉汗国和莫卧儿帝国的交界处,和上次一样,康亲王准备直接率领大军从印度河上游的那处浅窄之处的河段强行渡河。

   此前,因为其他两个汗国兵力未集结好,杰书曾经带着两万哈萨克骑兵到处烧杀抢掠,在喀布尔以南一带。

   一连连破喀布尔周围两个城市,每一个被攻破的城市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老年人被杀死,青壮和孩童被掳掠,还有城池里面的金银粮食等,清军所过之城几乎成为空城。

   不过,由于太过得意忘形,不小心迷路了,撞进了阿来曼山脉,又听闻莫卧儿的阿富汗总督阿米尔·汗带着五万大军进行包围。

   杰书此时对莫卧儿军队还没有认知,第一想法就是跑路。

   但是阿米尔·汗穷追不舍,杰书只能回头打一枪,结果发现,被大清将领短暂训练过的哈萨克骑兵,竟然杀得莫卧儿军队崩溃了!

   要不是莫卧儿又来了十万援军,杰书也不等兵力集结,直接入关杀进去得了。

   毕竟入关天竺第一战,杰书准备稳一手,回来等十五万兵力集结完毕。

   此刻正值冬季,正是枯水期,那处上游浅窄之处的河段水位很低,都用不着船只,单靠士兵淌水都能过河。

   十二月初三,十五万蒙古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河边。

   铛!铛!铛!

   隔着浅窄河段的对岸,莫卧儿帝国的军营警钟敲响。

   大量莫卧儿帝国的士兵冲出军营,来到河边。

   “魔鬼!魔鬼来了!”有莫卧儿帝国的士兵惊恐的叫喊道。

   杰书蒙古大军的凶残早已经在莫卧儿士兵眼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之前莫卧儿士兵和普通百姓,提起大清蒙古军队便生出恐惧。

   哪怕杰书的大军还没有开始渡河,可是河对岸的二十万莫卧儿军队却已经未战先怯了。

   这不怪他们,莫卧儿帝国有很深的种姓阶级制度,在莫卧儿帝国特有的教派领导之下,低种姓的百姓被高种姓欺凌而从不反抗。

   于是他们只寄希望于来生,今生则混吃等死为重,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注定不太可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这群野蛮人还没有开始渡河,有河水挡着,我们不要害怕他们!”

   有莫卧儿帝国军官大喊着,尽量安抚军心。

   他们虽然也同样恐惧清军,但这并不是直接和清军面对面的激战,只是阻止清军渡河。

   哪怕这一段的河水不深,河面也不宽,但仅仅只是阻止大清联军渡河他们还是有些信心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