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狂野北美1846

第782章 农户

狂野北美1846 葡萄无牙 2054 2024-05-30 14:46

  某个极具华夏建筑特色的小镇

   这个小镇叫五里镇,是一个占地足有42万英亩的大型农场形成的镇子,足有三千六百多人口。

   镇上的人口绝大部分都姓李,还有一座颇为壮观的李家祠堂和香火鼎盛的村庙和灶王庙。

   乍一看,与北美本土的边远村镇基本上没什么差别。

   五里镇原本叫五李镇,这是因为大河省下面各市姓李的太多,为了区分,便有了李家镇,大李镇,小李镇,老李镇,二李镇,三李镇,五李镇,七李镇等等称谓。

   类似的情况还有王家镇,张家镇,陈家镇等等,什么大王镇,小张镇遍地都是,这也是当初各地华人武装民团极力坚持的名字,蕴含了深深的宗族观念。

   而这些二李镇,三李镇,五李镇时间一长,口口相传,慢慢演变成了二里镇,三里镇,五里镇,听起来更加直观清晰。

   皇帝李察一行从李家祠堂出来,身边围了一大圈李氏宗族的族老,但他们都无法接近陛下,被十几名皇家亲卫军官隔开了。

   只有60余岁的李镇长能够跟在陛下身侧,弯着腰一副恭敬的神态,随时听候圣上垂询。

   “除了“十税三”的农业税,政府方面还有没有其他的税收或者费用摊派呀?”

   “小老儿回陛下的话,从田里的收成到售卖,基本上就是农业税一项,分为牧场和农田两种计税标准,已经30多年没变了。”

   “觉得怎么样,负担重吗?”

   “感谢帝国的好政策,有田地的只要不怕吃辛苦,每年下来的收成能吃得饱穿得暖,还能有所结余。家里面七八个孩子也好,十几个孩子也好,基本没有挨饿的情况。”

   “唔,帝国的政策是要实现全民富裕目标,城市工人家庭是这样,农户牧民同样如此。嗯……农田抢收的时候,镇上一般有什么举措啊?”

   “回陛下的话,咱们五里镇半牧半农,在每年稻田收割的时候。镇上都会安排放牧的小伙子组成帮农队,农户们也出一点佣金,帮着抢收抢种。咱们这个方圆上百公里都是这样,已经形成惯例了。”

   “这很好,帮农队也没有白干的道理,适当的收取一些报酬,也算额外增添一份收入。镇上治安呢?”

   “早些年还有些乱,这20多年早已经平稳多了。平常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在镇上就解决了,用不着闹去打官司,传出去丢死人了。”

   “嗯,作为老一辈从旧大陆过来的人,你们平常要多给年轻人讲讲那些苦难岁月,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要多宣扬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形成良好的民风乡俗,要起到带头和监督作用。”皇帝李察边走边说,身后自然有记录起居注的官员奋笔疾书,将陛下的圣谕记录下来。

   这些话不是仅仅对五里镇一个老镇长说的,而是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将会经过系统整理后转交内阁,形成完整农村政策下发到全帝国执行。

   这些年来

   皇帝陛下已经较少参与实际政策制定,他此行的圣谕汇编后,将会成为大唐帝国指导性政策,包括工商和农业领域。

   一行人走走停停,镇上有大量的民众沿街围观,脸上露出狂热崇拜的神情,在皇帝陛下出现以后纷纷跪拜在地,黑压压的一大片。

   皇帝李察看到人群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身边站着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女人,便感兴趣的走了过去。

   这名老者看到皇帝陛下走过来,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磕头。

   “你叫什么名字?来自何处啊?”皇帝李察并没有让这个老者免礼平身,而是和颜悦色的问道。

   “回皇上大老爷的话,草名李六郎,镇上人都唤我李老六,草民原籍湘湖人士。”

   “湘湖人士,在这里同乡可不多啊。”

   “皇上大老爷慧眼如炬,草民是年幼时逃难至沿海地区,有幸坐上难民船万里迢迢来到巴拿马,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哦,可会认字?”皇帝李察从对方能说出“慧眼如炬”这个成语,回答条理清晰,敏锐的察觉到不同。

   “回皇上大老爷的话,草民在巴拿马进入脱盲班学习过半年,此后从军五载,是驻扎在荣耀城的上等兵退役。”

   “原来还是一名老兵,那就到你住的地方去看看,可还方便?”皇帝李察忽然被勾起了兴趣,顺口问道。

   李老六被从天而降的幸福砸中,浑身激动的颤抖不已,伏地答道;“皇上大老爷,这是我老李家几十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只是草民的蜗居还在镇外,离这里十几里地……”

   “无妨,那就在前面领路吧。”皇帝李察大手一挥,直接决定了。

   在城市乡间访贫问苦,深入到当地居民的家中也是要分人的。

   大部分民众在皇上天威面前,战战兢兢的连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剩下浑身筛糠一样的激动了,甚至语无伦次。

   这样的人,能问出什么来?

   这个李老六到底是见过些许世面,认识字,当过兵,看看他身边的白人老婆就知道,当兵时肯定也杀过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