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第三十八章 嗯,我去见见贾成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我欲归去 2038 2024-05-30 14:46

  程都城,州牧府,刘璋一身素服,按剑端坐上首,微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疲惫之色。

   一众年轻文官在堂上高谈阔论争执着什么,刘璋却似乎一点都没听进去,只是默然沉思不发一言。

   他的左手边是与他一同入蜀的王政,如今被他辟为牧府长史,协助他处理牧府事务。

   右手边一人五短身材面貌丑陋,斜倚在靠垫上闭目养神,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名叫张松,字子乔,与其兄张肃同为蜀中名士,刘焉病逝前任其为蜀郡别驾,其兄张肃任雒县令。

   刘璋继位以后,兼任蜀郡太守,蜀郡政务其实就是由张松接手。

   剩下的这些年轻官员都是刘璋入蜀之后结交的一帮年轻士人,有南安人费诗费公举,现任绵竹令,庞羲、赵韪叛乱,绵竹落入叛军之手,此人不愿投降,趁乱逃回程都。

   还有广汉人王累,字伯劳,蜀地豪右,现任益州从事。

   阆中人黄权,字公衡,年仅十六岁的他身量却已与成年人无异。刘璋入蜀,他正好在程都求学,因为他思维敏捷,说话做事快人快语,刘璋对他很是欣赏,时常带在身边。

   广汉人彭漾彭永年,任益州书佐。他为人桀骜不驯,又自视甚高,常以国士自居,对庞羲刚入蜀便身居高位很是不满,经常出言讽刺庞羲。

   但这货别看老是摆不正自己位置,为同僚所厌恶,但他也不是白给的,最先发现庞羲、赵韪异动,连夜出首举报俩人要起事叛乱,让刘璋及时做出反应。

   如今刘璋聘他为主记室史,一同参议军政大事。

   绵竹人秦宓,字子敕,和同乡王商字子夏,同为牧府从事。

   最后就是几个因为战乱流落到蜀地的几个年轻士人。

   有枝江人董和,字幼宰,年前举家西迁入蜀,与刘璋相谈甚欢。叛乱发生时,此人召集族中子弟百人加入刘璋军中共同作战,与陈到一起将叛军赶出程都城,被刘璋临时任命为程都令。

   零陵人刘巴,字子初,年少成名,不愿受荆州牧刘表征辟,游历到蜀地。叛乱发生时向刘璋献计献策帮助守城,也被辟为属吏。

   其余都是些没有名气的年轻人,因为都帮着刘璋出力平叛,刘璋便将他们全都召进牧府任职。

   这些人中,黄权年纪最小却嗓音最大,大声嚷嚷道:“明公,贼军势大,援军又遥遥无期,陈叔至已经在城头衣不卸甲足足一月有余。我等在府中空谈如何能破敌?不若再征募城内青壮上城,属下愿披甲上阵,与陈叔至轮换守城。”

   王政道:“牧府已经征召三千城内青壮上城,若再下征召令,恐引起城内百姓民愤。公衡此议过于莽撞了。”

   王累道:“依在下之见,还是与城内几家豪右大族商议一下,豪右之家健仆众多,凑个三五千人当不在话下。”

   彭漾瞟了一眼张松,嗤的一笑:“豪右之族莫过张氏,不知张别驾意下如何?”

   张松怪眼一翻,指着彭漾道:“你这厮,吃某家喝某家,好事全无还要算计某家。”

   彭漾耸耸肩,一副混不吝的光棍模样:“在座谁不知道子乔兄蜀地豪右之首,府中仆从无数。叛贼攻城甚急,子乔兄身为郡中别驾,怎能置身事外,空负明公信重。”

   张松抬眼一扫刘璋,见这位还在神游物外,不由得心中不爽:“我等费尽唇舌商议退敌,明公安坐高台不置一词,难道明公心中已有退敌之策?”

   彭漾寒门出身,性格怪癖,与堂上众人格格不入,但是与张松却素来交好。

   张松出身豪富,但他身材矮小面容丑陋,很少有人愿与他交往。此人从小受人鄙视,性格便慢慢变的有些偏激。偏偏他才思敏捷,有过目不忘之才。

   人家看不起他,他也不愿意搭理别人,愈发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与彭漾这个怪人倒是惺惺相惜时常凑在一起。

   也就是刘璋性格忠厚,时常容忍两人无礼之举,对两人还算礼遇,倒反而得到两人效忠。

   刘璋听到张松在叫他,才回过神来,歉然的笑笑:“子乔莫怪,我这几日思虑过度,一时失神,没听清楚子乔之言。”

   张松吃软不吃硬,最受不得刘璋这绵软性子,闻言翻翻白眼:“黄公衡说守军人少,建议再度招募青壮,王本务怕民生怨怼。王伯劳提议召豪右出人,彭永年言属下出面首倡此举,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啊?如此甚好。”刘璋展颜,连忙说道:“张别驾若能应承此事,程都城定能固若金汤。”

   张松见刘璋对他这么认可,心中得意:“张氏别的没有,人手还是有一些的。明公但有所请,三五千人当不在话下。”

   董和却道:“张别驾心系王事,自是我等典范。不过与豪右之家相商,须得好言相劝,别驾性情爽直,在下恐生龃龉......”

   董和话中意思很明白,你这货平常说话就冲的很,一贯让人下不来台,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就连我这新来的都知道,若是你去找他们商议,指不定适得其反,到时候就你一家出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