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第一百一十章 欲擒故纵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我欲归去 2079 2024-05-30 14:46

  “成专权祸国,朕恐汉室危矣,寝食难安。诏令刘备、董承、来敏、孔融、种辑、丁冲等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即便是深秋时节,刘备仅仅披着一件外衫,见到血写诏书也不禁汗如雨下,燥热无比。

   他不明白如今朝廷这么好的形势下为何天子还会对大司空贾成如此恨之入骨。

   作为一个在底层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领兵将领,刘备侍奉过好几位割据一方的诸侯。

   这些人名义上虽然承认自己是汉臣,其实所作所为无不超出了一个臣子该有的本分。

   袁术不要说了,一年多前悍然称帝,最后败亡,身死族灭。

   幼时好友公孙瓒区区右北平太守,连州牧都不是,便敢任命部下为青州牧、冀州牧等职,还把自己所居之地易县改名为易京,自立为王之心昭然若揭。

   而袁绍虽然没有明面上称制,暗地里早已称孤道寡,把自己当做一国之君。

   就算人称仁厚长者的陶谦,若不是其二子不堪重任,怕别人找到借口攻击徐州,他会心甘情愿把徐州牧之职让给自己?

   还有江东孙策,把朝廷任命的扬州牧刘繇赶到豫章投靠刘表,郁郁而终。又迫降会稽太守王朗,简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在刘备眼里,这些人才是国贼,需要朝廷讨伐平定的对象。

   反过头来说贾成,唯一缺点就是他出身西凉军李傕部下。

   可他一出仕,便屯田长平馆,救活了长安京畿多少军民百姓。

   其后为了国家,为了汉室江山,不惜与李傕反目,救天子于危难,定都南郑,平定益州。

   随即交出军政大权,让十四岁的天子亲政。

   这一切无不说明贾成是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大忠臣,大能臣。

   说实话,刘备虽然对贾成后期骤然发动兵变,平定郑都叛乱之后逼迫天子交出朝政大权的一系列行为心中有所不满。

   但瑕不掩瑜,当时的朝中情况波诡云谲,谁也不敢判定贾成这么做是对是错。

   不过至少贾成稳定了朝局,数年来将朝廷实际控制的地方建设的国泰民安,实力蒸蒸日上。所有人都相信,在贾成的带领下,朝廷平定天下动荡指日可待。

   即便他有些担心,贾成平定天下以后会不会如他所说的那样,只做周公,还是会将大权还给天子,让天子亲政。

   可纵观天下,谁能比贾成做的更好?谁能比贾成更加尊重天子,尊礼守节?

   刘备扪心自问,要是他处在贾成这个地位,他能做得到这样吗?

   他是尝过权力的滋味的。

   当初在徐州,当他被众人推举到州牧之后,那一呼百应,手握上百万军民百姓身家性命,可以随时和天下诸侯掰掰手腕的滋味,让他如此迷醉,简直像年轻了十岁那样兴奋不已。

   所以当他被袁术击败,又被吕布背刺后,只能困居小沛时才会那么低沉,那么痛不欲生。

   为此,他不惜冒着天大的风险,鼓动小沛百姓和他一同前往如同白地般的豫州汝南,就是为了重新登上那个一州之主的高位。

   尽管在汝南,他能管辖的地方不过两郡,民不过十几万。

   若他是贾成,当初救出天子,平定益州后愿不愿意交出军政大权?

   刘备自以为绝难做到。

   只是他突然清醒的认识到,当初逃奔朝廷时,天子刘协亲口认定他汉室宗亲的身份,称他为皇叔时,其实已经和天子紧紧的绑在一起,成了不折不扣的帝党。

   不管贾成怎么忠心耿耿,一心只为匡扶汉室,他夺权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刘协的逆鳞。

   作为汉室皇帝,一国天子,刘协无论如何不会放过贾成。这是双方天然立场所决定,而不是以个人感情能改变的。

   刘备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被深深卷入到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

   即便他拿着这封血诏跑到贾成面前出首,也已经不可能得到贾成的原谅。

   一旦出首,贾成或许不会取自己的命,但也绝不可能重用自己。

   而且他作为汉室宗亲,天子的皇叔,要是将血诏交给贾成,那他的名声就臭到家了,从此以后会背负上一个奸佞小人的骂名渡过一生。

   刘备是有野心的,他奋斗半身,就是为了摆脱寒门底层的身份,成为天下仰望的存在。

   要知道这个时代若不是士族身份,想要让人认可何其艰难。

   寒门子弟能够爬上一郡太守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还很有可能被人辱骂嘲笑。

   若是想要进入朝堂,成为国家层面的高官,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即便万幸做到了,也会因为触犯了士族阶层利益,被搞的身败名裂,甚至身死族灭。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远的如武帝时期的桑弘羊,近的就要算董卓、吕布和孙坚。

   董卓还能勉强算是士族,不过他家族地位不高,父亲是袁氏故吏。

   就是由于董氏出身袁氏故吏,在朝堂上不够尊重故主袁槐,还因为袁绍的事情处死了袁槐,导致关东群雄起兵讨董,最后死于吕布之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