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带着系统来大宋

第五百一十三章 赵祯的厉害

带着系统来大宋 浪子边城 2103 2024-05-30 14:46

  “围魏救赵。”

   这就是李迪给出的很直接的答案。

   “陛下,恕臣直言,忠武将军前往辽地也是无奈之举。您想,王相公一去了忻州就要夺权,但他真的懂军事吗?”

   “如果忠武将军真的与他一起共事的话,那到底谁听谁的?”

   “忠武将军提出正确的建议,被否决了怎么办?”

   “想必忠武将军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无奈之下才放弃了刚刚打下基础的忻州,去往了保州。”

   李迪一边串说了很多,轮到包拯开口,他道:“陛下,臣估计忠武将军初到保州的时候,的确是去征兵的。但当得知了忻州大败消息后,他自知力有未逮,这便如李相公所言,来一个围魏救赵,直奔辽地而去。”

   “忠武将军的奏折中写的很清楚,辽军共计要出兵二十万人,已经有了十万到达了忻州的外围。现在忠武将军就是要先重创余下的十万辽军,随后在逼着辽国后撤十万入我大宋之军,这等于是间接在减缓着忻州的压力,不失为一条解决事情之道呀。”

   龙椅上的赵祯,这一会算是听明白了。苏石应该是怕被排挤,被压迫,不得已选择让出忻州,独领一军。

   只是没有想到王德用太废物了,大好的形势竟然被他弄的一塌糊涂,这才被三族给钻了空子,以至于局面于大宋如此之不利。

   见到赵祯沉思没有说话,李迪与包拯对视了一眼之后,先者再一次开口说道:“陛下,老臣知晓陛下担心的是什么,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忠武将军是一个连站都不站起来的人,加上他又与荆王殿下关系极好,他又与群臣不睦,这样的人除了依靠皇权之外,独立之下是难以生存的。”

   “既是如此,为何不借着他有领兵的天赋,多赋予其权力,由他来扭转大宋的不利局面呢?”

   “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呀。”

   李迪刚说完了这些,一旁的包拯便补充说道:“陛下,那些推荐王德用去往北境之人,就真的是担心忠武将军立功太甚吗?他们不过就是担心大宋抑武重文之策会出现变化,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与权力罢了。”

   “说到底,这些人就是妒贤嫉能,自已做不好的事情非要去做,以至于为了私利,置大宋于不顾,他们才是真的影响大宋强大的主要因素。”

   “够了。”赵祯终于开口,打断了包拯之言。

   赵祯很聪明的,不然也不会座稳帝王之位。有关那些相公们的一些心思,他如何看不懂。

   可根本问题是在这方面,他与这些大臣的追求是一致的。

   那就是重文抑武之策不能变,不能再一次出现皇袍加身之事。

   这也是为何明明苏石在前方打了胜仗,其它臣子一说要推荐王德用去往北境,他还是同意了的根本原因所在。

   说到底,大臣们不过就是在执行他的意志罢了。

   对苏石,赵祯还是要防的。

   或是说,对一切能打胜仗,拥有着越来越多权威的将军,赵祯都是要防备的。

   但现在看来,大宋北境实在是太过危险,危险到要伤了大宋之根本,那为了扭转局面,赵祯也就不得不给予苏石更多的信任,甚至是权力来扭转这个局面。

   至少也要让苏石先把大宋的北境之危给解决了再说。

   解决之后的事情,那就之后在谈好了。

   “朕欲封苏石为河北路军副指挥使,如何?”

   想想之后,赵祯开了口,给出一个提议。

   一个河北路的副指挥使,对于苏石而言,没有任何官阶的提升,但却有了更多的实际意义,这样苏石指挥起北境之宋军也就正名正言顺一些。

   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封赏之后,苏石可带兵员就超过了五万的约束。

   “可。”李迪想了一下,知道这是赵祯在让步,更是一种支持苏石的表现,便点头认可。

   “陛下圣明。”包拯是一揖到底的说着。

   其实两人都明白,赵祯对于苏石还是有防备的,不然的话,大可以封苏石一个北境全权指挥使,亦可以直接给一个钦差之名,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力,这才是真正手握大权了。

   但赵祯不敢,不敢真的把北境宋军全数都交到苏石手中。

   他或许真是担心,苏石会不会借此机立独树一旗。若真是那样,就算是他没有想法,手下的那些人会不会有想法呢?

   就像是当初宋太祖不就是被手下人推到皇位上来的吗?

   皇帝呀。

   说威武那是真的威武,自称上天之子,那是万民臣服,要什么有什么。

   说可怜是真的可怜,生怕别人抢走他的位置,时刻都紧张万分,任何人都成为了他要防备之人。

   怪不得很多帝王都喜欢称自己为孤,这样的心思时间长了,谁也无法信任,那不是孤家寡人又是什么?

   当然,苏石知道这些只会嗤之以鼻,只会说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他就不会担心下面的人会不听话,会忤逆自己。

   这也与苏石有着强大的系统有关系。就像是黑骑,他们的日常消耗之巨大,除了苏石之外,谁能养活得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