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朱棣之子

第四百一十一章 乐浪省、鲸海与东瀛都司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2104 2024-05-30 14:46

  乾熙三十一年,九月。

   五十岁的倭王柳生长信率麾下将领抵达大明京城,向乾熙皇帝朱高煦献上了倭国户籍图册与舆图,自请将倭国并入大明为郡县,其本人及子孙愿世代为大明朝廷效力。

   他此举,乃是效法七年前的朝鲜国。

   乾熙初年,朱高煦打下漠北后,执意要对李氏朝鲜用兵,庆耀力劝他应以文教为刀,花上十余年功夫将李朝剔骨削肉,等待兼并李朝的时机。

   否则的话,大明儿郎贸然入朝作战,水土不服,朝廷必将陷入战争泥潭,一招不慎,只怕大明就会步了隋王朝的后尘。

   当时朱高煦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但好在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乃是听从了庆耀的建议。

   于是,自乾熙六年始,野人女直侵朝不断,倭寇等海寇也是连年入朝掠劫。

   经过数年的小规模试探之后,女直与海寇发现李朝外强中干,于是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乾熙十年,李朝大举发兵抵御野人女直入侵,又发数万兵剿荡海寇,奈何女直悍不畏死,海寇船坚炮利。

   为了勉强维持一国之体面,不至于被女直或海寇攻破王都,王死国灭,李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自乾熙十年至乾熙十八年,整整八年时间,李朝每年都有少则一、两万,多则三、四万的士卒死于战场,而每年被贼寇所杀与掠走的百姓高达数十万。

   期间,李朝国君李祹始终不愿低头向大明求援。

   等到乾熙十九年时,李朝全国已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此时文武大臣一致希望国君李祹能上表乾熙皇帝,请求大明发兵援助。

   李祹不愿做亡国之君,只好向大明低下了他高傲的头。

   朱高煦顺水推舟答应了李朝君臣所请,派出杨洪等武将领精兵三万、水师两万去扫荡女直与海寇。

   大明兵锋所指,女直与海寇皆不战而降。

   然而,大明退兵后,海寇与女直却突然反叛,合力攻破了李朝王都,大肆屠杀李朝王族贵胃,抢夺财货与妇女。

   为防李朝国君后人报复,反贼们不仅杀了李朝国君李祹及其子嗣后妃,其兄弟等亲族也一并被屠戮殆尽。

   李朝生死存亡之际,王族旁支李项历尽险阻,奔袭千里,前往大明请求援助。

   朱高煦应允李项所请,杨洪等武将临危受命,再次入朝作战,一战而剿灭作乱的野人女直与海寇。

   此战过后,杨洪论功封为荆国公,军衔升至最高的大将军衔。

   乾熙二十年,朱高煦下旨封李项为海光君,命其以摄政大臣身份代理李朝国事,并以杨洪为安东将军,领三万精兵留镇李朝。

   乾熙二十四年九月朝鲜国摄政大臣海光君李项携朝鲜文武重臣带着户籍图册漂洋过海来到京城求见朱高煦,自请将朝鲜并入大明为郡县,其本人及子孙愿世代为大明皇帝效力。

   朱高煦龙颜大悦,于是参考汉王朝设立乐浪郡之故,废朝鲜国,置乐浪省,以荆国公杨洪为乐浪总兵官,世镇乐浪,恩准其荆国公爵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同时,他下诏封原朝鲜国海光君李项为大明海光郡侯,迁李项一族嫡系于顺天府宛平县居住。

   如果说朝鲜归明,庆耀提供了谋略,那么杨洪等将领就是具体的执行者。

   若论朝鲜归明的谋略之功,庆耀为第一,若论朝鲜归明的攻伐之功,杨洪当为第一。

   且说眼下,朱高煦欣然接受倭王柳生长信所请,并下旨赐柳生长信汉姓为陈,汉名曰忠明。

   接着,他下诏废除倭国,设东瀛都司,同时设置鲸海都司。

   虾夷岛及其周边几个岛与原倭国东北地方归鲸海都司管辖。

   东瀛都司下辖倭国除了东北地方之外的部分与西南的两个岛(四国岛、九州岛)。

   朱高煦接受陈忠明的建议,在东瀛都司下设三个从四品宣抚司(土司),分别为金叶长官司(柳生氏)、石见宣抚司(足利氏)、桑枝宣抚司(上杉氏),各个宣抚司下又分设若干正六品长官司(土司),以此来安抚原倭国幕府下的三大势力及其麾下势力。

   至于倭王为何是柳升长信,他又为何要归明,倭国天皇哪里去了?

   这就要从永乐三年开始说起了。

   当时南洋巨盗陈祖义被俘,暗中得朱高煦赦免,准其戴罪立功,陈祖义的容貌与声音皆被朱高煦派人用药物改变,又被朱高煦取倭名柳生打野。

   之后,陈祖义在锦衣卫密探的辅助下,以流浪在海上的倭寇身份进入倭国。

   陈祖义毕竟是南洋巨盗出身,虽然远离了他熟悉的南洋,但对于人心与手下的驾驭,还是得心应手的。

   再加上有锦衣卫密探的暗中协助,他在永乐十年不仅以柳生打野的身份在倭国获得了户籍,更是成为了倭国沿海众多小股海盗势力之中的一个。

   就这样,陈祖义在倭国结婚生子,在锦衣卫密探的协助下,不断编织与发展忠于他(大明)的势力。

   三十余年后,即乾熙十八年,倭国发生嘉吉之乱,第六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教被家臣赤松满佑暗杀,次年才年仅九岁的足利义胜就继承了将军之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