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朱棣之子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系与太宗系亲王近况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2109 2024-05-30 14:46

  武英殿。

   此时,朱高煦端坐在御桌之后,太子朱瞻域侍立在侧。

   郑和与康平肩并肩站在御前十步外,湘王世子朱久烩躬身在御前静候皇帝的下文。

   “久烩,十二叔近来可好?”

   朱高煦打量着年纪四十岁上下的湘王世子朱久烩,过了数息之后,才不紧不慢的问道。

   “回陛下,全赖祖宗保佑,父王的身子骨还算硬朗。”

   朱久烩恭声回答道。

   朱高煦话锋一转,赫然问道:“你可知,你父王给朕的密信里面,都写了什么?”

   朱久烩老实答道:“回陛下,那封密信乃是父王口述,由臣弟代笔所写。”

   他是朱高煦的堂弟,自称“臣弟”并没有错,反而显得亲近。

   “嗯。”

   朱高煦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康平,吩咐道:“康平,你去一趟内阁,传朕口谕,让内阁草拟一份诏书,大致内容是朕念往昔岁月,决意将如今晋王朱柏的王号改为太祖始封王号湘王,特地恩准其退位的请求,令王世子朱久烩继湘王位,在此之后,册封原王世孙为王世子,命礼部选派文武大臣前去宣旨。”

   “奴婢遵旨。”

   康平躬身领命,接着退出了大殿。

   朱久烩激动万分,当即跪地叩拜道:“臣弟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快快起来。”

   朱高煦伸手虚抬,示意朱久烩平身,然后转头对旁边的朱瞻域说道:“太子,替朕送送久烩。”

   “臣弟告退。”

   朱久烩再次躬身一礼道。

   朱高煦目送朱瞻域与朱久烩离开后,目光落到郑和身上,缓声道:“郑和,你如何看待辽谷二藩争斗之事?”

   “辽谷二藩之事,不仅是皇家私事,更是国事。此事牵连甚广,需要谨慎处置。太祖不准宦官干政,臣不敢妄议朝政。”

   郑和恭声应道。

   “此事,朕会召集六部九卿等文武重臣共议,现在只是与你随便聊聊。朕赦你无罪,说。”

   朱高煦知道郑和对海外各亲王藩国的了解非常深,尤其是孔雀半岛上的诸藩。

   这是因为早年汉王朱高炽、赵王朱高燧就藩时,乃是郑和率领船队护送,且郑和之后又在孔雀半岛西南部待了整整两年才回归大明本土。

   “陛下,臣觉得谷王、辽王所谋甚大,朝廷应当早做准备,原因有二。”

   郑和思索再三,郑重其事的说道:“第一,据臣所知,那处引发辽谷二藩争斗的山谷,内有数条河流穿越而过,无论是高粱、谷子、仙米(玉米)、仙薯(红薯),还是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皆可在种植后大获丰收。那山谷东西长近百里,南北宽数十里,乃是一处沃土,养活几十万百姓绰绰有余。谷王称之为仙米谷,辽王称之为长春谷。”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他的言外之意是说这种风水宝地,若是长期被藩国占据着,必定会极大的增加藩国的人口与物产实力。

   “第二,无论是辽王(第二任)还是谷王,近些年皆大肆搜刮民财,雇佣土着青壮为辅兵,造战舰弓弩,练水兵乡勇,麾下兵额皆超出了定制。”

   “不过,谷王贪财,辽王好色。辽王更是多次霸占属下官员的妻子,以至于有很多官员纷纷逃离辽王国。只是这些人迫于辽王威势,一直不敢向朝廷检举罢了。”

   郑和说到最后,连忙作揖行礼道:“臣妄议亲王,请陛下治罪。”

   “好了,朕恕你无罪。”

   朱高煦朗声道。

   就在这时,他抬头看见王振双手捧着《藩国志》来到了殿门外。

   “王振,把书呈上来。”

   “是。”

   朱高煦调阅郑和编着的《皇明亲王藩国志》,乃是为了熟悉大明太祖皇帝一系诸位亲王与大明太宗皇帝一系诸位亲王的近况。

   这些亲王的近况,会影响他对辽、谷二王的处置结果。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章一生当中,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标是太子,幼子朱楠夭折,没有封王。

   因此,洪武一朝,朱元章共册封亲王二十四位,他的诸子亲王分别如下。

   第二子朱樉,洪武三年封秦王,洪武二十五年薨逝,王世子朱尚炳嗣王位,永乐十七年第二任秦王朱尚炳就藩漠西平原西秦州,建立大明秦王国,传承至今。

   第三子朱棡,洪武三年封晋王,洪武二十六年因“万民血书事件”被朱元章废黜,国除。

   第四子朱棣,洪武三年封燕王,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奉朱元章遗诏继位为帝,燕国除封。

   第五子朱橚,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永乐五年改藩爪哇洲建立大明周王国,乾熙四年朱橚薨逝,王世子朱有炖嗣王位,传承至今。

   第六子朱桢,洪武三年封楚王,永乐五年改藩爪哇洲建立大明楚王国,乾熙元年朱桢薨逝,王世子朱孟烷嗣王位,传承至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