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1805

第二零五章 三个实验室

大明1805 王子虚 2122 2024-05-30 14:46

  朱靖垣看完汽车,又摆弄了一会儿自己要求制作的几种新型枪械。

   这时候的主流步兵枪械是大栓——栓动步枪,自行车兵和传统骑兵用马枪或者说骑枪。

   骑枪也就是上辈子的卡宾枪,kar.98k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卡宾枪。

   现代人可能很难想象98k这种东西竟然属于短卡宾枪……

   因为它们已经从一米二以上的步枪长度,缩短到了一米一左右了,已经属于“短枪”了。

   但是对骑兵而言仍然比较长,对于巷战而言会显得更长。

   所以朱靖垣要求设计突击步枪和冲锋枪。

   参考对象基本没有怎么考虑,直接选择了卡拉什尼科夫ak47/akm,以及波波沙ppsh41/43。

   当然,口径改成了大明常用的八毫米,但是相比步枪子弹减少了装药量。

   只是现在做出来的成品,让朱靖垣感觉有点难用,主要是都比较沉重。

   应该是当前的制作工艺水平相比二战仍有差距,没办法在近似重量下制造同档次的自动武器。

   朱靖垣提着一把加重版的ak问郑复光:

   “都督府的人怎么评价?”

   郑复光直接照搬了对方的话:

   “对于突击步枪,都督府的评价不高。

   “他们认为,作为单兵主武器使用的话,突击步枪比现有栓动步枪要更加沉重。

   “作为轻型机枪来使用的话,射击精度和破坏力又比较弱。

   “如果给步兵大量配突击步枪,给后勤造成的压力太大,相当于轻机枪数量增加了好几倍。

   “在当前的典型战术体系中,没有适合这种武器发挥的地方。

   “关键是要重新设计缩减型弹药,这将改变整个弹药生产体系。

   “都督府最终没有订购突击步枪,建议改成半自动模式,并使用现有的栓动步枪弹药。

   “对于您设计的冲锋枪,都督府的评价还不错,但也不准备大规模使用。

   “只是少量订购了一批,准备尝试和传统步枪配套使用。

   “所以殿下,工部也在等您的回应,要不要设计与现有步枪共用子弹的突击步枪。”

   朱靖垣听完之后毫不犹豫的摇头了:

   “不要,现在用的是专门设计的,相对栓动步枪缩小了尺寸和威力的子弹,做出来的突击步枪就已经超重了。

   “如果用栓动步枪的完整大子弹,肯定会让枪械变得更重,那就更加没办法普及,真的只能当作轻机枪用了。

   “让工部继续优化生产工艺,想办法降低枪械的整体重量,同时继续想办法提高射击精度。

   “都督府不愿意尝试大规模更换这两种枪械,最关键的原因多半还是后勤压力。

   “全面使用自动枪械,现在后勤体系肯定供应不上,但是以后就未必了。

   “我们正在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汽车,这是未来的后勤主力。”

   一战时代其实就有自动步枪了,例如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沙皇露西亚的费德洛夫1916。

   勃朗宁的设计初衷,是准备作为单兵自动武器使用的,这个目标其实就是突击步枪。

   但是它太大太重了,长度一米二,重量七点二公斤,单人没办法很好的携带。

   使用完整的栓动步枪子弹,巨大的威力和后坐力也很难使用。

   当时的后勤补给能力也让这东西难以大规模普及。

   结果变成了班用轻机枪,从一战一直用到了二战,还很受欢迎,属于是彻底跑偏了。

   露西亚的的费德洛夫1916,符合绝大部分的突击步枪定义,甚至有点过于超前。

   一米长的枪身,六点五毫米的口径,四点四公斤的重量。

   但并还没有大规模列装,沙皇就没了。

   再加上相对作战环境而言太超前,并不适应当时的战场环境,在1925年就彻底停产了。

   都督府给的建议,指向了班用轻机枪,现在大明有班用轻机枪,要升级也可以专门设计。

   所以朱靖不准备“重复发明轮子”,毫不犹豫的拒绝变成班用轻机枪。

   但也不准备造太过超前的东西,太过超前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大明现在直接造小口径突击步枪,相当于是跳过活塞式星型发动机,直接去搞喷气式发动机。

   七十年代之后,6毫米以下小口径突击步枪,逐步取代7.62毫米的中口径突击步枪。

   其基础是生产工艺的提升,让小口径步枪可以用更大比例的装药,获得更高的初速。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在四百米的距离上,更高初速的小口径步枪占优,更轻、更强,没道理不换。

   但是现在,大明的工业水平,大概相当于一战后的英美,暂时搞不出来他们七十年代的东西。

   现在造个四十年代后期的完全体的ak47都费劲。

   ak47这种突击步枪,子弹相比栓动步枪的子弹,已经大幅度缩减了装药量,降低了威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