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1805

第三七四章 收获的季节

大明1805 王子虚 2106 2024-05-30 14:46

  参观了计算机研发中心,朱靖垣和朱仲梁祖孙两个就返回了紫禁城。阑

   不过朱靖垣仍然密切关注着计算机技术的研发进度,更大型的电子管计算机和晶体管的研发情况,以后每个月都要专门向朱靖垣提交说明。

   朱靖垣日常生活中有了新的想法,也会马上协外联,让人送去计算机中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朱靖垣的生活变得非常忙碌,但是要动脑子的事情反而变少了。

   现在已经到了安康四年下半年,自己在新天府该干的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了。

   新天府的局势稳中向好,明年开春之后朱靖垣就要离开新天府了。

   朱靖垣现在忙碌的事情,主要是确认各方面发来的成果报告,到各个工厂参加各种验收、投产、下线仪式,发放各种特殊的证书和奖励。

   安康四年九月五日的时候,朱靖垣又去了新天府城外属于自己的纺织厂,参加一个新的完整的人造丝针织纺织车间的验收仪式。阑

   在仪式正式开始之前,纺织厂技术掌柜郝仲义,这个鲁菜学徒出身的技术厂长,先来到了朱靖垣面前,满面春风的大体说了工厂的情况:

   “殿下,俺现在敢拍着胸脯跟您说,新天府的工厂已经跟蒙县工厂的一样了。

   “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质量,都已经与蒙县没有差距了,甚至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如果咱们商行生产的商品不专门打产地标签,普通人是分不出产地的。”

   朱靖垣跟郝仲义也是比较熟悉了,直接轻轻拍着这个技术厂长的肩膀:

   “好啊,这一年多看把你忙坏了,我看你都……额,好像也没瘦……”

   郝仲义也忍不住笑了:阑

   “俺的确没瘦,肚子上都长肉了,俺家里头说,新天府果然是比蒙县更养人啊……”

   朱靖垣微笑点头,新天府的气候确实比东墨洲(非洲)好:

   “这边的工人怎么样?殷人出身的工人,和大明人出身的工人,在一起工作的情况,跟蒙县那边各国工人混在一起,哪边的效率更高一些?”

   郝仲义几乎是本能的说:

   “这边的工人比蒙县好,这里除了大明人就是殷人,没有日本人、朝鲜人、南越人、暹罗人、吕宋人这些乱七八糟的成分。

   “而且,这边的归化殷人,生活习惯都跟大明人没有没有明显区别了。

   “特别是在工厂里面,都以通识考试合格证来登记和管理的。阑

   “在工厂里面办事,只看证不看出身。

   “所以在咱们的工厂里面,只有正式工、合约工、学徒工的区别,已经没有大明人和殷人的直接区别了。

   “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正式工。”

   朱靖垣听了再次点头,对于目前的状况颇为满意。

   新天府融合归化殷人的政策已经确定,每个季度一次的通识考核已经形成惯例。

   与此同时,所有举行通识考试的地方,当地生活的大明人也会分批陆续发放合格证,以合格证作为管理、登记、发工钱的标准证件。

   特别是进工厂,上产线这个环节。阑

   郝仲义为首的工厂管理层,将工厂的技术培训与通识培养融合了。

   所有大明人进厂直接发通识考试合格证,混血殷人和殷人直接参加一次通识考试,考试合格了也发通识合格证。

   然后,所有的新工人,跟着老工人学习掌握了生产线上用的技能,正式独立上产线工作之前再参加一次考试。

   已经拿到通识考试合格证的大明人,这次只考察生产技术和基础知识。

   没有拿到通识考试合格证的殷人,在学习生产技能的同时进行基础的大明通识教育,在这次考试中同时考察通识水平和生产技能。

   生产技能不合格的,都是学徒工,生产技能合格,但是通识考试不合格的,是合约工,两项都合格的才是正式工。

   三种工人的工钱当然是有差距的。阑

   学徒工和前两者之前的差距要大一些,合约工和正式工之间的差距略小一些,但仍然足够让人心疼,足够驱动合约工主动学习进步成为正式工。

   朱靖垣看到他们的规划之后,就直接批准他们在纺织厂执行,并且在其他工厂推广。

   郝仲义等纺织厂的管理层,只是规划了一个管理方案。

   而朱靖垣则想的更远一些。

   工业化,农民从农田走进工厂,从农民成为工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身份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城市和工厂是社会熔炉,将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同出身的人,都熔炼成了城市中人。阑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消除传统族群认知,建立新的统一社会认知的过程。

   无论是大明人,还是大明和殷人的混血后代,还是归化的殷人,在这里都会变成工人。

   朱靖垣跟郝仲义聊了一会儿,仪式也要正式开始了。

   两人先后上台,简单的说了一句话,然后就开始放鞭炮,庆祝新车间正式投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