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1805

第四七六章 祖孙三代的讨论会

大明1805 王子虚 2146 2024-05-30 14:46

  大明安康十一年六月六日,大明皇帝朱简炎的专列抵达应天府。

   江淮布政使大食亲王朱靖垣带领江淮省主要官员到皇家专用车站迎接。

   简单的仪式之后,朱简炎在朱靖垣的陪同下,进入应天府紫禁城。

   如果是皇帝正常来应天府,那下面就直接住进乾清宫了。

   太上皇朱仲梁也在这里,朱简炎也是带着事情来的,所以直接去拜见了太上皇。

   简单的见礼打招呼之后,朱简炎就让随从把自己带来的资料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屏退了其他的随从人员,爷仨开始了皇室内部会议。

   朱简炎上来就直接向朱仲梁抱怨:

   “你小子的心可是真大啊!真的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出来!”

   抱怨了两句,朱简炎又看向父亲:

   “您老也是惯着他,还想要干这些天大的事儿,您老还跟着推波助澜……”

   朱仲梁吹了吹胡子:

   “你不是也挺配合的吗,这声势都已经造起来了。

   “全天下的富户都知道皇帝要造新宫殿了,搞得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都涨价了。

   “别说这个了,让我看看建部那些人都设计了些什么吧……”

   朱仲梁直接动手去巴拉朱简炎带来的东西。

   朱靖垣陪着笑脸不说话,眼神也主要放在了那些东西上。

   这爷孙俩就发现,最上面放着的一沓文件,是最新的税收改革的审议稿。

   已经基本定稿了,如果皇帝没有别的修改意见,朱批用印,让刑部下发,就能生效了。

   这两份税制改革,确实是比建新宫殿更重要。

   爷孙俩马上一人拿了一份翻看起来。

   朱简炎被父亲反问,也直接不说话了,自己端杯子喝茶。

   看到两人翻看资料,朱简炎随口提了句:

   “父皇,靖垣,你们两个也看看,如果没有意见我就签发了。”

   朱仲梁大致翻了一遍之后说:

   “如果要问我的建议,那就是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

   “可以由东厂主导,成立一个专门的具有执行权的特勤机构,专门查办偷逃税款行为。

   “并且,普遍基本免税区间,既然是在一定期限内无犯罪,无偷逃税款的基础上给的。

   “那就应该在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收回,而不是当时没有查出来就行。

   “比如说,一个人继承家业之前,没有被发现逃税行为,获得了免税资格。

   “但在那之后被发现了逃税行为,无论是继承发生之前还是之后,都应该追缴税款。

   “不能让当事人形成逃过去就万事大吉的心态。

   “那个十年内的期限,也不应该只是继承之前,继承之后也要继续保持。

   “至少也要保持十年内,都没有发生新发生的偷逃税款行为,才能彻底免于追回。

   “我这里面说的都是实际发生时间。

   “只要是偷逃税款行为,发生在继承时间点前后十年以内。

   “无论何时查出来的,都要追朔追缴。

   “也就是有无限追诉期。”

   朱简炎听着慢慢的点头:

   “父皇考虑的周全,那我回去就让他们加上,靖垣你有什么意见吗?”

   朱靖垣这边也翻了一会儿,心中考虑的事情,与自己的父亲和爷爷略有不同。

   朱靖垣关注的点,一是这个新税制的审议稿相比最初方案的改动。

   免税点下移了,同时免税条件放宽了。

   二是特殊减免的条件。

   以五百万银钞以上的最高级档位为例,默认税率是百分之四十,非常高。

   但是按照基础减免条件,当事人是十年内无犯罪和偷逃税款记录,就能直接减免一半。

   税率直接变成百分之二十了,这个条件非常的清晰,没有什么好说的。

   再这之上,还有特殊减免条件。

   经过布政使司以及礼部审查之后,根据数额和比例的多少,由礼部尚书、宗伯、皇帝批准,可以进一步减免和返还。

   这个设置本身也没有大问题。

   但礼部审查的条件,以及审批的条件,都非常的模湖。

   这其中就存在了很大的“人性化”处理的余地。

   说白了,就是很容易滋生腐败。

   与此同时,在大明的社会上,越是资产多的富贵人家,政治人脉多半也是也越好的。

   最高级的那些近支宗室,都直接能跟皇帝见面请求的。

   也就是说,越是富贵人家,越能利用这种“人性化”规划,为自己减免更多税款。

   这些人应该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将最后这部分税款也完全免掉。

   这应该是也是目前这个版本的税法能够通过朝廷大臣和宗室、贵族们的认可的原因。

   这个理所当然的逻辑,与前面的降低免税点的调整,实际上就是把征税的主体,从最富贵阶层向下平移了一段距离。

   从最富贵阶层最重,调整到了中上层最重。

   那些最富贵的群体,有很大概率可以通过人脉和关系,得到完全免税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