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1805

第五八七章 网络地址和社会身份编号

大明1805 王子虚 2127 2024-05-30 14:46

  朱迪钚作为应天微芯基层代表,给朱靖垣介绍了微芯片个人计算机。

   先说完了硬件本身,然后说明计算机的软件功能。

   包括计算机最重要的计算本身,以及电子数据的储存和管理能力。

   然后是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交换互联协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汪莱带着负责互联网的工匠,进来介绍了互联网的情况。

   在网络硬件层面,直接抛弃了电话和广播系统用的同轴电缆,建立双绞线配合光纤的物理连接层。

   双绞线负责短距离的信号连接,负责局部互联网的组建。

   双绞线在工艺上没有难度,大明现有的冶金和石油化工产业,能够轻松完成大批量生产。

   所以介绍人员也没有过多的表功,把重点放在了光纤上。

   光纤的整个体系都是全新的,从光纤本身的材料和收发设备,精度和控制上以及布设设备,全都是难点。

   不过大明在这个方面同样是有基础的,石油化工产业已经持续发展了二十年。

   是供应商也是客户的半导体产业也在集中攻关。

   光纤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也在过去的五年里面陆续解决了。

   当然,目前的生产和布设成本,仍然是相对比较高的,远高于原有的同轴电缆。

   不过目前的网络通讯也不需要覆盖太大的范围,短期内只需要给大明朝廷的各个部分建立联系。

   而光纤的传输速度,相比同轴电缆而言,就真的高太过了。

   特别是理论上可以实现的速度异常夸张。

   按照负责人的介绍,光纤理论上能够提供每秒一百万字的传输速度。

   朱靖垣听着微微点头,但是心中觉得他们还是保守了。

   这个一百万的单位,是十六个二进制爻组成的字,相当于朱靖垣前世两个八比特的字节。

   一百万字的传输速度,约等于前世2M的下载速度,大约是20M的宽带。

   实际上技术成熟之后,带宽很快就能上升到百兆级别。

   当然,现在这个速度,对于现在的这个世界而言,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速度。

   毕竟最大的数据仓库硬盘容量也才刚到亿字级别。

   理论上一百多秒钟就能存满。

   但是实际上现在的计算机存取设备,根本还实现不了这么高的存取速度。

   最新的数据仓库硬盘的极限速度,也才勉强达到每秒五十万字,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每秒1MB左右。

   也只有这个理论网速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计算机,每秒计算次数也刚到一百万的水平。

   这种数量级的数据存取,就可能让处理器直接满载。

   现在要用全世界最顶级的处理器,去干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活儿,才能勉强保持这种级别的数据传输。

   相当于要用amd的线程撕裂者,或者intel的白金至强当路由器核心,才能满足基本的网络传输需求。

   不过,如果考虑这其实是数据中心的需求,似乎也还算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按照汪莱的介绍,目前只有大明互联网中心到三大殿、朝廷中央衙署各个办公楼、四大产业集团总部大楼,再加上几个半导体和互联网相关研发和测试机构,安装了这种最顶级的数据处理设备,理论上可以实现每秒百万字的传输速度。

   实际上由于硬件性能限制,再加上各种衰减和错误纠正的损耗,最终实际传输速度在每秒十万字以内。

   相当于前世200K的下载速度,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厉害了。

   其他的次级部门和机构的办公室,实际的网络速度都在两到三万字左右,也就是40到60K的范围。

   朱靖垣对现在这个情况比较满意。

   现在刚刚搭好了架子,就已经达到了拨号上网时代的速度。

   以后随着半导体产业升级,微芯片效率不断地提升,网络速度也会持续向上飙升的。

   下一代处理器和硬盘,至少要让目前的理论网速落实下来。

   就算暂时无法大规模普及,在自己的使用范围内,肯定是要做到极致的。

   汪莱和几个工匠们一起,陆续介绍完了互联网的硬件设备,然后开始说明互联网本身的情况。

   或者说是目前暂定的整个互联网系统最基本的运行规则。

   例如网络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方式,例如不同设备建立通讯和传输数据的流程。

   例如防止泄露的技术和数据校验的逻辑和方案等等。

   朱靖垣知道互联网在未来的潜力有多大,那甚至有机会成为另外一个虚拟的世界。

   朱靖垣不希望未来的大明互联网世界变成自己前世的那种状态。

   所以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互联网规则的制定。

   不过朱靖垣不算是专业人员,对具体的技术细节并不擅长,只是在方向上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比如说对于最基础的网络地址的管理和分配系统。

   任何一台或者网络设备,要加入“大明计算机器与数据互联线路网”,就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设备的标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