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神都夜行

第262章 挡箭牌还是发声筒

神都夜行 不可不戒 2123 2024-05-30 14:46

  武则天显然对太平公主的表现非常的满意,竟让她随便提要求和讨奖赏。

   不过太平公主对此似乎并没有太高的兴致。

   将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饿死在冤狱之中后,武则天打破了大唐公主实封不得超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和规定,加封太平公主一千二百户。

   太平公主赌气之下,来了一波报复消费,在洛阳和长安大置房产,反正就是用花钱来麻痹自己,毕竟她跟驸马薛绍是有着感情基础的,而且还生育了两男两女。

   如今的太平公主除了妈妈的真爱,或许真的什么都不缺了。

   可就是这个嘴上说着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的妈妈,眼下又要逼迫她嫁给武攸暨,目的仅仅是为了稳固她武姓的统治。

   念及此处,太平公主的逆反心理又在作祟,但她还是压制了下去。

   “阿娘,我不想嫁给武攸暨。”

   太平公主是个明白人,在自家母亲的面前,有时候开门见山更好。

   武则天仿佛早有所料:“今日我心情好,若只是为了此事,改日你我母女再好好谈谈吧。”

   言外之意也很明确,再聊这个话题,老娘的心情可就不好了。

   太平公主却仍旧摇头:“太平便只有这么一个要求,其他的给再多也不想要了。”

   武则天眉头皱了起来:“我也只有这条要求,只要你答应这门亲事,可以给你加封到三千户。”

   “三千户?”

   在场仅剩下的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诸如狄仁杰等,也都听在耳中,因为这些事都需要有人去办的。

   需知大唐朝的实封有着严格的规定,亲王也才享受实封八百户,最多不能超过一千户,而公主只能享受三百户。

   太平公主出嫁的时候已经是三百五十户,起点就比其他公主要高,丈夫薛绍冤死之后,武则天加封一千二百户已经非常的逆天。

   如今竟然要加封到三千户!

   这是个什么概念?

   同样是公主,安乐公主嫁的还是武家的子侄武崇训,武崇训官拜太常卿,爵封镐国公,实封也才五百户。

   太平公主这待遇简直比十几个公主加起来的总和还要优厚了。

   然而太平公主却仍旧摇头道:“太平不需要这些,有钱又有什么用,得有心思去花才是钱,没心思花,这些钱银烂在库房里,与破铜烂铁无两样。”

   “嫁给武攸暨就这么让你没心思?嫁给谁才有心思?”

   武则天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毕竟武攸暨是她亲自挑选的驸马。

   也不知是故意赌气,还是另有算计,太平公主指向了李秘:“嫁给他这样的才有心思!”

   李秘叫苦不迭。

   太平公主这是嫌他李秘死得不够快啊!

   这个节骨眼上,将李秘拖进这趟浑水,真真要了命了!

   武则天面无表情,而白玉婵和上官婉儿,乃至宋芝芝等女子,全都一脸的惊愕,而后便是酸楚。

   虽然明知道李秘投靠了太平公主,才有资格进入麟德殿来。

   也知道李秘是为了解决麻烦,才求助于太平公主,寻求太平公主的庇护,这也无可厚非。

   但万万没想到,太平公主竟要嫁李秘!

   不过上官婉儿和白玉婵都了解武则天,心情很快就回复了过来。

   因为她们知道,武则天是不可能让太平公主嫁给李秘的。

   太平公主的亲事那都是政治考量,嫁给武家的子孙,才能让李家和武家不分彼此,抬高武家的皇室血统,名义上侵吞李唐皇室,将李唐渐渐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武周。

   不管武承嗣还是武攸暨,太平公主必须嫁给武家人,就像安乐公主嫁给武崇训一样。

   武则天果然将矛头转向了李秘:“李秘,你也觉得这样有心思?”

   火头到底还是烧到了李秘的身上来,他早预料到太平公主带他来赴宴绝对有着自己的考量,没想到还真成了挡箭牌。

   虽然对官场争斗没有太多觉悟,但李秘又不是蠢货,自然知道自己连做挡箭牌的资格都没有。

   但太平公主为何仍旧坚持要把他推出来?

   心绪飞快流转,李秘能想到的理由只有一个。

   放眼整个朝堂,敢在武则天面前说硬话的,如今只有他李秘一个。

   她不是让李秘做挡箭牌,而是做她的代言人!

   既然要做代言人,当然要了解太平公主的心思想法。

   她这样皇族女儿,对政治联姻早就看开了的,嫁给谁都是嫁,她绝不可能嫌弃武攸暨就不嫁,这绝不是真正的原因。

   毕竟她是贵不可言的公主,而且还是独一份的公主。

   不喜欢武攸暨的话,嫁给他之后,各过各的生活也就好了,武攸暨成了驸马,无论生理还是其他方面的需求,也不需要太平公主才能满足。

   李秘思考时间长了些,武则天顿时不耐烦了。

   “所以,李秘你想当驸马咯?”

   李秘终于抬起头来,朝武则天笑道:“我看都是闲出来的毛病。”

   “???”

   此言一出,上官婉儿等人全都为李秘捏了一把冷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