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华夏风雨情

第367章 新旧统帅

华夏风雨情 砚山观月 2066 2024-05-30 14:46

  皇帝起身,走到旁边的卧榻边,刚躺下来,董宁走了来,说道:“陛下,徐相,严相,靖王他们求见。”

   温良玉走过去,将皇帝扶起,皇帝道:“宣。”,

   董宁喊道:“宣徐相、严相等人觐见。”

   声音散开,徐任枫、严松、靖王、益王、杨怀宁、林元治、苏达仁七人走了进来,对着皇帝一个礼拜。

   皇帝道:“你们来的这么齐,是有什么事情吗?”

   靖王道:“皇兄,各路兵马都相聚京师好些时日了,要是让他们一直这样待着,怕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皇帝道:“徐相、严相,你们可有什么好的想法?”

   徐任枫道:“陛下,各路兵马到位,是时候对叛军发起反攻了。”

   严松道:“勤王之师来自各地,鱼龙混杂,心思不一,要是不能选出一位将领来统一发号施令,怕打起仗来,号令不一,进退无度,一盘散沙,于剿匪不利。”

   皇帝向靖王看了一眼,道:“七弟,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靖王道:“去年我去枹罕,到过王猛的军营,那真是纪律严明,正气满满,欣欣向荣一片,暖人心田。”

   皇帝道:“徐相,你是见过王猛的,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徐任枫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与王猛虽只一面之缘,现在回想之,此人有周郎之俊雅,有项藉之勇猛,有韩信之隐忍,有子房之洒脱,有孔明之忠诚。陛下用之,驭之,必能成就君臣之千古佳话。”

   皇帝听过,向温良玉看了一眼,道:“二弟,你怎么看?”

   温良玉道:“陛下,要以兄弟之口吻,建议用之;要以臣子之口吻,建议弃之。”

   皇帝一听,不解,道:“二弟,何出此言?”

   温良玉道:“陛下,王猛性格活泼、爽朗、大方,藏不住私心,时刻想着他人的利益,极易跟人打成一片,收得人心。陛下要是能一直当他是兄弟,可以肝胆相照,那就用之;要是不能肝胆相照,那就弃之。毕竟叛乱平定之后,此人有功高盖主之嫌,会让人瑟瑟发抖。”

   益王道:“良玉,你这说的什么话,王猛早已是我四哥的结义兄弟,当然是建议用之了。”

   皇帝道:“是啊,二弟,我们早已是结义兄弟。”

   温良玉道:“大哥,人心隔肚皮,还是弃之的好,不要勉强,做兄弟难,做君臣容易些。”

   林元治道:“陛下,温公子说的没错,王猛一路走来,虽从无有对不住大夏国的地方,但做事太过自以为是,无商量的余地,不适合做权臣,容易引起他人猜忌。”

   苏达仁道:“王猛才华卓绝,且忠心不二,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要是能让他进退有度,随时听命于朝廷,将是大夏国的福气。”

   徐任枫、严松、杨怀宁一见,同声道:“陛下,你是天子,他最多算个臣子,还是弃之的好。”

   靖王道:“皇兄,帝王不讲兄弟,只讲君臣,您要面对的是天下人。”

   皇帝道:“可纵观现今天下,能靠得住的只有他,能信得过的也只有他,弃之不用,非圣君之道。”

   靖王道:“皇兄,有才之人,不一定要身居高位;无德之人,高位决不可居。王猛德才兼备,是大夏国的福星,不让他步入两难境地,对大夏国有益无害。况且凭他的才干与现时的威望,不是统帅,亦是统帅,何必计较于虚名呢!”

   皇帝道:“既然如此,那就弃之吧。你们想想,看朝中武将,那个合适些?”

   温良玉道:“陛下,张守城老将军本是最好的人选,但他已年迈,前些日子还生病了,精力怕不够充沛。黄宗将军此次防守京师,忠诚可嘉,劳苦功高,以前虽威望不高,但也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不如让身居此位。”

   皇帝道:“二弟,你可要想清楚啊!”

   温良玉道:“陛下,虎牢关一战,黄宗将军带来的荆襄子弟几乎死伤殆尽,除了几个重要的将领,班底全无,封赏于他,也算对荆襄七万好儿郎的一种敬重、缅怀,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的一腔报国热诚。”

   皇帝道:“可黄宗他起家于齐王府,齐王心怀叵测,似有不甘居于人下之心。”

   温良玉道:“大哥,您已是皇帝,齐王都是您的臣子,黄宗将军已跟齐王没有半点君臣关系了。”

   皇帝将目光投向严松、徐任枫等人,道:“你们觉得呢?”

   严松道:“陛下,臣对黄宗将军不了解,恕臣不能为您分忧。”

   皇帝对着益王道:“老九,你觉得呢?”

   益王道:“陛下,黄宗将军从荆湖剿匪、襄樊练兵,到虎牢关跟叛军作战,再到这次保卫京师,一路看过来,此人忠于朝廷,治军严谨,很有大局观,是个很好的人选。”

   皇帝道:“好,明日朝会通过,黄宗为平乱统帅。”

   众人齐声道:“陛下圣明!吾皇万岁!”

   皇帝道:“徐相、严相,我二弟良玉还赋闲在家,你们帮我想想,委任个什么官职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