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留在鹅城
作为一国之君。
嬴政很清楚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人口。
天下七国中,秦国之所以最强。
皆是因为秦国人口最多。
自商鞅变法后。
秦国废井田,开阡陌。
吞巴蜀,兴关中。
都江堰郑国渠使关中巴蜀成为千里良田。
秦国因此富强。
逐渐称霸天下。
而人口。
除了粮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外。
妇女,也格外重要。
这边,嬴政问道:“所以赵县长的意思是,在全国推广这卫生巾,可以使我秦国国力富强?”
赵凯点了点头。
“国家兴亡,国家社稷,皆在此处。”
“当然,光一个卫生巾,这是无法降低我秦国的妇女生育死亡率的,还需要各地新建的医院专门设立妇科,进行医疗知识普及,宣传卫生知识;除此之外,各地医院还要设立儿科,大大增加我秦国新生儿的存活率,防范新生儿夭折。”
“而这一切,其实都在医院生意中。”
“所以赵老爷觉得,这个生意可做否?”
听赵凯一番话。
嬴政想了想,随后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赵县长放心,此次在下回去之后,定然加快筹备,争取早日让医院开遍我大秦各郡县,造福大秦百姓。”
说着说着。
嬴政端起一杯酒。
就对赵凯一敬。
“今日收获良多。”
“还真是要感谢赵县长啊。”
一杯烈酒入肚。
随即严重便也是将目光放在了嬴政的几位子女身上,对着赵凯讲,“赵县长,这是在下的几位几位犬子,听闻鹅城第一届高考,大秦帝国鹅城大学开学在即,在下有意将这几位子女留在鹅城,入学学习。”
“不知赵县长可否帮忙安排一二?”
望着一旁摆放着的一沓协议。
赵凯笑着点了点头,”这是当然,“
”赵老爷放心,明日周一,本县我这定亲自带着几位贵公子去学校!“
”给各位老师提醒提醒,一定好好教导各位贵公子。“
嬴政闻言,此刻则是摇了摇头,”不不不,在下的这几个子女,不需要赵县长做任何的区别对待。“
”只需让他们进入学校,好好学习就行,争取未来能为我秦国做一番功业,在下这就满意了。“
这边。
听嬴政这么说。
赵凯笑了。
因为,这赵真赵老爷把子女放到鹅城。
这就说明未来的合作会很长远。
而长期合作,这才有利可图。
所以大笑着。
就只见赵凯端杯起身,来到嬴政身旁的一位青年公子旁,这也是继续一脸笑容,”这位公子就是赵苏吧,“
”公子以后多多指教。“
”咱们不只是师生,以后还是朋友。“
”这治国之道,本县不怎么会,但本县的一些浅知拙见,还有鹅城的一些经济策论,倒是可以无条件的和公子分享。“
笑着笑着。
一想到今日的种种。
赵凯就觉得颇为满意。
这喝着酒。
不自觉间。
赵凯这竟喝醉了。
......
话分一边。
次日。
秦国。
鹅城外。
回咸阳的官道上。
将一车新买的茶叶和医疗物资装上车。
嬴政越想。
就越觉得昨晚赵凯的那一番话,切中了秦国的要害。
于是,将胡亥扶苏等人留在鹅城。
参加不日将举行的鹅城第一届高考。
嬴政觉得,这做对了。
毕竟在赵凯的身上。
的确出现了太多的闪光点。
此前的水患,但是赵凯解决的。
水患之后的瘟疫,也算是赵凯解决的。
以及,鹅城的高考做官制度,如此繁盛的经济策,这些都让嬴政深思。
若不是眼下嬴政急于要回到咸阳。
去统筹天下的赈灾事宜。
嬴政是真想在鹅城多住上几日。
在这赵凯口中,听到更多的一些治国之策。
毕竟,咸阳的那些官员。
虽不说有多么昏庸。
但在治国上基本都没有什么大用。
这让嬴政很无奈。
于是这时候。
在离开鹅城前。
林正也是认真的对着扶苏胡亥等人吩咐道,”你们在鹅城,万万要收敛脾性,好好探查鹅城之中的各种优点,跟着赵凯好好学习。“
”至于说你们何日回咸阳?“
”便让寡人看看你们的考试成绩吧。“
嬴政此言一出。
扶苏胡亥公子高等人脸色各异。
扶苏胡亥是乐于留在鹅城的。
扶苏是因为,鹅城的种种,的确是让扶苏感到惊艳,让扶苏觉得自己能够在鹅城学到真正的治国理政之法。
胡亥则是因为在看了那半本金瓶梅之后,鹅城里又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话本,叫什么猴王闹天宫、三国演义什么的,吸引了胡亥的注意力,让胡亥觉得,鹅城就像是一个天堂一样,有吃有喝,生活何其乐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