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第一百章 赵凯被封虎狼君!

  乖乖!

   这位置是赵凯的?!

   见嬴政如此。

   在场众人都很震惊。

   不过当他们想了会儿后,他们也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毕竟在场众人之中,的确没哪个能比得上赵凯更适合这个位置……

   原因无他。

   此次咸阳百官来鹅城。

   可并非是向外界宣扬的考察那般,而实际上是来参与培训……

   培训的内容嘛!

   就是如何让秦国强起来;如何发展秦国经济。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此行赵凯就是他们的师傅,是他们的老师……

   所以,这个位置除了赵凯,又有谁能胜任呢?!

   只是,赵凯不过是一个南郡郡尉,实际上的职权只在南郡一地,在大秦的官员品阶中,不过是一个副郡级,再怎么说他是帝师,众人也有些膈应。

   不想这时候。

   瞥了一眼赵凯。

   嬴政坐在高台上的秦王宝座中,自然是看到了百官脸上的那不屑,于是便见嬴政当着众臣,大声道,“今日接风宴之前……”

   “寡人有道命令要公布!”

   说着说着,嬴政的目光放到了赵高身上,扔去了一张嬴政刚写的任职诏命,“赵高,去吧……”

   从嬴政手里拿着这张诏命。

   看到上面的内容。

   赵高也都愣了愣。

   因为,这张任职诏命上的内容,着实是有些太令人震惊了……

   不过赵高何许人也!?作为嬴政最亲信的宦官,赵高连忙就反应了过来,随后站在堂前,当着在场百官吩咐道,“大王诏令……”

   “鹅城县令赵凯治县有功,特濯升赵凯为南郡郡尉,代理南郡郡守之职!”

   “另外,赵凯为大秦献上《大秦帝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纲》,为国献策有功,特封赵凯为大秦虎狼君,在南郡开府治国,因我大秦早已废除分封制行郡县,特,虎狼君是我大秦帝国第一个无封地之封君……”

   这这这这这……

   封君!

   君之爵位,这可是除秦王之外,秦国最尊贵的了……

   周天子之周氏,将以有功之臣或者宗室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虽然近百年时间,周氏的礼乐崩坏,僭越为王侯者颇多,可是,天下的王侯亦有限……而何谓君!

   这是如秦赵之国的诸侯之下的最高爵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跟诸侯相当,然却独属于诸国……

   而以秦国为例。

   历代封君者稀少!

   着名的便有秦国武安君白起,秦国丞相昌平军熊启,另外,诸侯之中有名的君,便有战国四公子等的信陵君、春申君等……

   然。

   这其中的每一个君!

   那都是一个国家的栋梁!

   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代表!

   比王的权利,就少那么一丁点……

   虽然此次嬴政的诏令中讲,嬴政封给赵凯的君,并没有封地,不是一个封地之主……可是,在嬴政的诏令中又讲到,嬴政让赵凯在南郡开府治国……

   这意思不就是讲。

   嬴政想让赵凯统领南郡诸事。

   并以南郡为中心,着手改革大秦嘛,所以,赵凯明面上虽无封地,实际上赵凯的权力和地位却被拉满了……

   这权利这地位……

   在某一些方面,那是比秦国目前的两位丞相都要大。

   所以,赵高的话讲出。

   众人又如何不震惊。

   甚至身为儒家的冯去疾,此刻也是立马上谏道,“大王不可呀……”

   “秦国的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赵县长虽然有功,但终究年轻资历不足,让赵县长为我秦国之君,恐有些突兀,会使众人不服……”

   呵呵……

   嬴政对儒家不满。

   便是在于此处。

   话说赵凯没才吗?那肯定不是……结果儒家的说法,说是赵凯年轻气盛,资历不足,难以服众…….

   所以治国理政完全要看资历!?

   而不靠真正的才能。

   治国理政,完全夸夸其谈,却不重视实用!?

   如此的儒家,只会说空口白话,而无实际作为……

   这让嬴政当即一怒。

   目光指向冯去疾,冷冷道,“冯大人,赵县长资历不够,到底是您不服呢,还是百官不服呢!?”

   咸阳百官中。

   并不仅仅有儒家。

   还有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等。

   只不过是儒家的人稍多,因为此前吕不韦主政秦国,吕不韦本人是杂家,主张是兼收百家之用……

   而当世又以儒家和墨家最为人多势众,所以咸阳百官中,儒家很多,嬴政发现,在场百官中有一部分那似乎都不同意他嬴政封赵凯为君……

   而在这群人中。

   以冯去疾为首!

   而其实嬴政也知道他们这是为秦国计,他们并非是私心,只是,他们这群儒家,着实是与治国无用……

   反而还会阻挠秦国未来。

   这让嬴政很不舒服。

   而此时此刻,冯去疾当场被批,在场百官们此刻也都心慌不已,冯去疾个人,此刻更是直接跪在了地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