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秦汉妖孽

第四十八章 谋划布局(七)

秦汉妖孽 子曰半天生 2104 2024-05-30 16:15

  按照织田信长的计划,原本我们不应该出现在青城山。

   织田信长告诉我,青城派秦掌门想要见我,顾斌的意见是见一面,尽量能争取到一个朋友。

   顾斌和刘建民在国道旁边的一个加油站等着我们,趁着去洗手间的功夫,我上了顾斌的车,织田信长他们四人跟我暂时告别。

   来到川府之国不吃火锅,总会感觉缺点什么,刚好中午饭点时间,我们的车辆在一个火锅店停了下来。

   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衣食住行有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其中饮食文化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特色文化,也同样流传至今。

   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基本上都是家国情怀的传承。

   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最难忘的是故乡山水,最难忘的是故乡味,最难忘的还是故乡情!

   每个省份和民族都有代表自己的特色文化饮食。

   提起川府之国,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火锅’。

   据说,蓉城和山城整个火锅的种类,目前已经超过百种口味。

   外地人来蓉城和山城,纠结着不是吃什么口味的火锅锅底,纠结的是这么多好吃的要多久才能吃完。

   川府之国的火锅,以麻,辣,鲜,香着称,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

   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川府之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火锅从小众美食,到成为大众美食,整个过程还不到两百年。

   美食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华夏文化的延伸。

   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

   特别在民俗风情上,呈现出一派和谐与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

   火锅更是将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小方,辛苦了这么久,要学会放松,学会自我调节,千万别把自己累垮了。

   今天我请客,咱们就好好尝尝这地道的火锅,你也试试跟你家的火锅店有什么不同。

   原本火锅店只有晚上营业,这家老板比较有个性,中午也正常营业,所以我们才有这个口服。”

   顾斌提前订了包间,我们走进了一家门面看起来非常古朴的火锅店‘老牛家’,我没想到的是,中午的火锅店竟然都这么忙了。

   “今天除了我们还有另外一位客人,这次他是中间人。”进门前顾斌小声的跟我说了一句。

   推开门,里面端坐着一名老者,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白皙消瘦的脸颊,下巴留着一尺长的胡须,须发皆白。

   老头子最起码六十多岁,穿着一身灰不拉叽的唐装,端坐在茶桌旁自古自饮。

   老头子瞧见我们进来,抬眼看了我们一眼,伸手示意让我们坐,整个过程十分随意,完全一副世外高人的架势。

   “小方,介绍一下,这是陈老。

   陈老,这就是跟你说的方中仙。”落座前,顾斌礼貌性的相互介绍了一番。

   “陈老好。”

   “方先生好,冒昧打扰了。”陈老一口川普,站起身来礼貌性的跟我握了握手。

   “好,人到齐了,咱们点餐吧,我跟你说‘老牛家’的牛杂这可真是一绝。

   小方初来乍到,一定要好好试试。”老者递了一份菜单给我,看着我继续说道:

   “我们这里的火锅,跟其它的地方不一样,只要区别在底料上。

   先将牛油放入旺火的锅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酱红油后,加速炒香花椒,

   然后掺牛肉原汤,加进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姜,加川盐、醪糟和小辣椒,

   最后搭配上每家祖传秘方配置的香料继续熬制,那香味只要你吃上一次终身难忘。”

   陈老说着说着口水都要留下来了,不停的咽着吐沫,绝对是个美食老饕无疑。

   “陈老,忘记跟你介绍了,小方自己家里也是开火锅店的,等会要是有什么诀窍,你就传授他几手。”

   让我诧异的是,冷冰冰的顾斌,怎么现在变成了话痨,让我一时难以适应。

   “没想到这么年纪轻轻也是行家呀?

   来小方,你喜欢什么口味的火锅,咱们一起切磋一下。”陈老满脸堆笑的招呼我凑近一些。

   “我们那个都是瞎弄,不值一提。”

   确实,开火锅店也就是一时兴起,给自己和小花找个事做,至于管理和风味什么的,都是小王夫妻在帮忙打理,我整个都是一个甩手掌柜。

   “小方,别谦虚,我跟你说,这个不同的火锅品种,有不同的火锅汤汁和不同的调味料,数量几乎有上百种。

   此外,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蚝油、熟菜油、汤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调制而成,将烫好的菜品蘸着吃,既调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