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叔,快到了吗……哦,好的,等你。”
在余承海被害的那间平房之外,方乐打完了一通电话。
曲卿忍不住问他:“方乐,你搞什么鬼?”
这家伙告诉自己来这里解开密室之谜,可是却是让她们一直等着,到现在等了都有半个小时了。
方乐略略讨好,笑说:“没办法,有一些道具必须提前定制,我让我那位司机老胡挨个厂家的去定,好在都定制完成了。”
曲卿神色依旧没有开解。
现在案子还没正式完结,说不定什么时候她就被局长李海给召回去了,不可能没个准点儿地等在这里。
方乐看看曲卿这表情,心想大队长也不是总会沉着冷静,嗯,那就先来点儿前戏。
于是他向曲卿提出:“曲队,在道具组被正式送来之前,我们不妨先回到现场去分析分析有关密室的线索吧。”
曲卿点头,催促:“那你不要废话。”
“好,好,好。”
平房内,只有方乐和曲卿两个人,方乐认为大何跟小韩两个人会干扰视线,让他们两个在外头等着。
将两人推出门外后,房间里,就只剩两个人了。
曲卿抱臂斜睨着他,一副等待讲述的架势。
方乐说:“首先,这是个真密室,屋子和外界没有任何未被发现的秘密通道或是秘密通行方法,而被我们认定其为密室的最直接一个原因,是现场被发现时,有一台书架紧贴在门后头。”
“所以,我们只要解谜开,凶手是如何在室外让那台书架贴到门那里就行了。”
曲卿有翻白眼的冲动。
这些逻辑,谁不知道?
“有点儿耐心,曲队……”
“想让书架在门被关上时紧贴在门后头,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利用细线之类对书架进行拉扯。”
“但看这门的质量,门和门框之间缝隙很细小,而就算那些缝隙可以被利用好了,细线通过门缝拽扯较沉重的书架时,也会在门缝内、甚至书架某处产生明显的磨痕,可现实是没有。”
“那么,反过来想一下,从外头拉扯不成,只能换成从里头推了。”
“等等,等等——”曲卿忙抬手打断方乐。
“里头只有一个死人,头都被取走了,你该不会说,门后头的书架,是余承海自己推到位的吧?”
方乐摇了摇头,说:“我当然没有这么想。”
“如果是余承海自己推过去的书架,凶手当时只能在两个位置,室内、室外。”
“1,凶手在室外,可能是余承海想利用书架堵门来保证自己不被凶手进入杀害,那么凶手后头终于进来杀害了余承海再离去的时候,谁给他把书架再推上的呢,无头尸体吗?”
“2,凶手彼时在室内,因为某种理由门被余承海推上,凶手杀死余承海,带着头颅出去后,还是要面临一个将书架推拉到门后头的难题,因为此刻室内还是只有尸体一具。”
“换了推门的是凶手本人,结果也将是一样。”
“所以,假设现场当时只有凶手阿毛和死者余承海两个人,书架就不可能是二人中的任何一人推上的。”
不是现场任何人推上的,要制造出密室效果来,又必须被推上。
曲卿有点儿被绕蒙了,脱口说:“你的意思,书架的确是推过去的,但不是人?”
套用某大侦探的那句名言,排除了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即便再难以置信也将是真相。
方乐合掌赞扬,拍马屁说:“曲队说得很对。”
“所以,不是人,会是什么推的门?机关?”
“是,也不是……曲队,我们不妨先根据第一次勘验时候的现场痕迹,将门边这台书架尝试还原一下被推最初的位置吧。”
最初的位置……
曲卿看向地面,开始回忆。
门被打开时,书架在地面上曾形成两种轻微的摩擦痕迹。
其中一类是扇形面的,这应该是警察推门时书架旋转造成的,这痕迹线排除,另一种痕迹,则是垂直着门框的。
两人合力,将门边那台书架开始依照垂直磨痕还原到原始位置。
最终将书架还原到和门框平行,距离门框的直线距离二十多厘米的地方。
方乐绕到书架一侧,伸臂将书架后头的门拉开,解释说:“曲队你看这里,书架最开始的位置,恰巧使得门能拉开一定宽度,这个宽度的话,通过一个阿毛那样身材的人,是完全可以的。”
曲卿凑头去看了看,点头。
她说:“原来如此,也就是说,凶手离开到室外后,所要做的,就是让这台书架平行着向门的位置挪移完这二十多厘米,是吧?”
“不错,凶手在室外,必须借助于道具才能做到这点,但当门被彻底阖上,书架也紧贴门内边的时候,这个道具,他是不可能从门这里回收回去的,所以——”
方乐边说着,边走到屋子内的窗户处,手指着屋子内外唯一的缝隙,说:“凶手回收道具,只能通过这个屋子内外的唯一通行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