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清洁工张阿姨不紧不慢地清扫着街道。
这一片儿并没有那么繁华,所以四五点钟,天还未亮的现在,街面上并没有人。
忽然,微风吹来,她鼻中嗅到一股略熟悉的气味儿。
这种气味儿,在她杀鱼、杀鸡的时候,都经常闻到。
或许是谁丢了什么厨余垃圾吧。
随着往前扫,气味儿慢慢浓烈。
蓦然,她停下了扫地的扫把,因为她似乎看到了那气味儿的源头。
就在前面,扫把之前没多远,趴倒着一个模模糊糊的黑影,像是个人。
而这个人的身下,布满着一大滩黑色的东西。
浓烈的气味儿,就是自这一滩黑色中散发出来的。
张阿姨很快想明白了这是什么,一声尖叫,丢掉了扫把。
“杀人啦,杀人啦——”
撕裂般的尖叫声,瞬间打破了这黎明前的唯一一段宁静……
警灯闪烁。
曲卿赶到现场的时候,控制不住地打着哈欠。
再看大何小韩那些人,也都哈欠连天。
没办法,现在才早上五点,而昨天,就是余承海案破案时限的最后一天,加上搜捕余承海,他们一直忙碌到了深夜,才收工回家,到现在睡眠时长顶多五六个小时,根本不足以抵消之前超过两周绷紧神经破案带来的疲乏。
但再怎么疲乏,案件就是案件,必须争取第一时间到场,所以她接近了民警们设置的封锁线的时候,也强打起了精神。
封锁线内,技侦组马辉和法医组钟洁等人,已经提前抵达了,尤其马辉等人,已经初步提取和标明了现场痕迹。
曲卿吩咐大何:“你去找到民警,问问报案人是谁,再向报案人问问尸体发现经过,有没有看到过可疑人可疑事件一类。”
“好的,头儿。”
大何走开了,曲卿带着小韩来到了尸体面前。
尸体穿着干练,黑色西装、西裤、皮鞋,由于趴倒在地,看不见具体形貌,但其身下那一大滩干涸了的血渍,在这已经初步放晴了的天色下,清晰可辨。
血腥味儿更是刺鼻。
曲卿问两组技术人员:“情况怎么样?”
马辉先说:“脚印只提取到了一半,其他暂时没有找到。”
“什么叫只提取到了一半儿?”
马辉手指尸体两侧,说:“其中一侧的道路,被清扫过,只发现了报案人的足迹,所以只能提取另一面的,也就是说如果凶手是从清扫过的那一半道路出现的,就找寻不到可对比的印迹了。”
“人类毛发倒是提取到了一些,但是不是和凶手有关的,不好说。”
曲卿皱眉,敏锐地察觉到了叙述中的毛病,问:“为何这么确定有凶手存在?”
没有尸检,没有现场的综合判断,这就不见得是一桩凶杀案。
法医钟洁解释:“从出血量看,这就是案发第一现场,死者右手死前摸着脖颈处,很明显是想止血,但是血口太大,可现场还有发现任何疑似利器,而且,我怀疑死者倒地后曾被刻意挪动过方向,造成了上半身在道路上,下半身在马路牙子上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出血口,就是喉咙部位就会处于低位,伤者体内的血液就会最大程度流淌出来。”
这——
这是来自于凶手的恶意吗?
“大概死亡时间,是什么时候?”
“我只能说,尸体已经出现僵硬症状,至少有6、7个小时以上,其他需要尸检来告知。”
钟法医说着,开始吩咐手下们抬走尸体。
曲卿立马吩咐小韩:“找人,扩大搜索范围,看附近区域有没有类似凶器的东西存在,尤其是四周二三十米之内的距离。”
“哦,师姐。”
小韩迈出一步,忽又回头问:“师姐,为啥是四周二三十米内啊,凶手如果丢弃凶器,可能会离开更远才丢掉吧?”
曲卿解释:“因为我要排除,是死者利用凶器自杀,又在实施后将凶器远远投掷出去的情况,因为血液基本都在这个现场,死者不可能长距离离开过。”
“明白了,师姐。”
“对了,如果碰到路人,就问问有没有见到过可疑人物。”
“知道了。”
现在是夏天,7月初了,5点多的时候,天早已亮了,但街面上的行人依旧有限,如果凶手出现过,目击效果会不错。
这时候,大何回来了,汇报说:“头儿,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报案人是个清扫工阿姨,四点多的时候,清扫到了这一路段,她回忆说自己清扫到尸体这片儿之前,有一个人反方向,和她匆匆擦身而过,形迹可疑。”
“那是个什么样的人?”曲卿精神一振。
“阿姨说她低着头扫地,加上当时天还没有亮透彻,她没太看清,只感觉那是个身高不矮的男人,穿着皮鞋,黑色裤子,对了,一只手好像还提着什么东西。”
“提着什么东西?”
“好像有点儿长,有点儿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