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盗墓说书人,我讲的故事全成真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其中必有猫腻

  几名老同志凑到罗教授身后,大家一起看着手机之前拍下来的照片。

   看完照片以后,罗教授眉头紧皱,脸上带着疑惑的神色。

   他一边思索着什么,一边开口说道。

   “对比一下,我们从进入半人高山洞开始,一路直达此处,路上所经过的所有景观,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可谓是一模一样。”

   “不论是夹岸生长的桃树,还是横贯东西的溪流,甚至就连这种在山壁上开凿的山洞,均可谓如出一辙!”

   “所以难道我们寻找的目的地,就是陶渊明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对于罗教授的这个说法。

   边上一位老同志摇了摇头。

   “我看这么说稍微有些武断,毕竟桃花、溪流,这并非罕见的景观。”

   “就说这武陵源中,大范围生长桃花的区域不下十处,而具体到两岸夹桃林,恐怕便是数量不少。”

   “而且咱们按照曹丕留下的地图,寻找的是长生者徐福避世隐居的地方,怎么会和桃花源重合在一起呢?”

   罗教授一时无言。

   他也有同样的疑虑。

   既然徐福是长生者,而且每逄乱世就跑出来怂恿当权者,那他的形象应该是那种擅长搞风搞雨,不甘寂寞的野心之辈。

   怎么也不应该和桃花源记中那群田连阡陌,屋舍俨然的隐居村民重合在一起。

   而就在这群老同志各种思索,陷入了徘徊犹豫中的时候,站在边上的陈默提出了一个思路。

   “各位教授,你们还记得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吗。”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这些隐居避世的平民百姓,凭什么有能力迁移到世外桃源中?”

   陈默话音刚落。

   众人顿时一愣。

   几位老教授脸上纷纷露出迷惑的神色,有些茫然,不知陈默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罗教授更是主动开口问道:“陈默,你这话是指?”

   陈默将双手背负在身后,在几位老同志面前踱步,走了几个来回。

   随后才分析解释着说道:“秦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十分严格,绝大部分平民百姓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的生活范围。”

   “一个是因为王朝统治基础,绝不会允许平民百姓随意流动,尤其是在秦朝这种一统疆域,且实行比较紧密的郡县制结构之下。”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平民百姓不具备区域间流动的能力,那些在田间地头农耕的农民,能保证自己一家几口不饿死,就算比较有本事了,让他们带领大批村民迁徙,无异于天方夜谭。”

   “尤其是在乱世之中,能够具备在城池之间流动能力的,往往都是兵强马壮、富甲一方。”

   “既然如此,这群桃花源中的农民,凭什么能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刹那间,众皆恍然!

   罗教授等人瞬间就明白了陈默的意思,眼中充满着惊讶的神色。

   他们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的确,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质疑的话,桃花源记本来写的就不算严谨。

   很多地方压根说不通。

   最关键的就是这里。

   秦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如果没有得到官府的批文允许,随意迁移必是重罪。

   而避世隐居,这更是为朝廷所不容许的事情。

   倘若这个觉得天下乱了要隐居,那个也嫌过得不舒服要隐居,整个大秦的农民都跑到深山老林荒野之间,那谁还来给朝廷种地?

   没了农民种田,也就没有了粮食、税收以及徭役,那朝廷不得分崩离析,当场完蛋?

   所以但凡封建王朝,都是不提倡甚至不允许隐居避世的,那些名人当然可以,但普通百姓不行。

   就算当时的背景是秦末乱世,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已大不如从前,但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对于乱世之中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是没有选择权利的。

   当地没有受到战乱波及,就老老实实的耕地种田,听从官府的调令指挥。

   如果受到了战乱影响,那多半都要被卷进农民军中,想要一整个村子溜号,那可比单独一两个人跑路难度大多了。

   所以这其中必有猫腻。

   思虑清楚之后,罗教授面色凝重的看着陈默,赶忙以征询的语气问道。

   “陈默,你的意思是说,这群迁徙到桃花源中的农民,背后有高人指点相助?”

   陈默点了点头。

   “我也不好直接下结论,说一定是谁在背后出力,但这其中实在太多相合的因素。”

   “徐福是在秦始皇驾崩时,服下长生不老药的,而秦二世胡亥随之登基为帝,并且在全天下广发通缉令。”

   “既然如此,倘若我要是徐福的话,那第一选择就是躲起来,躲到深山老林、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

   “而在这种背景之下,他出资裹挟一些农民,随之一起隐居避乱,不仅能够从事生产供养他,还能够极大的降低安全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