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现实世界模拟器

第十章 流浪蓝星计划

现实世界模拟器 南山北雁 2127 2024-05-30 17:31

  会议上,大家纷纷开始发言,关于蓝星接下去的走向,便在这次会议中逐渐形成章程。

   会议结束后,在联合国联合发布的指令下。

   “流浪蓝星法”迅速推出!

   联合国所有幸存的人类,均要准守这个新时代的法律准则。

   并且,地表开始大规模迁移计划。

   所有幸存者将会被转移至地下城。

   但因为地下城内空间有限,当时全球近一百亿人口,仅有35亿人能获得进入地下城居住的机会。

   除开一些规定俗成的原因之外,地下城剩余可分配的就只有20多亿个名额。

   而这20亿的名额,却要从那近乎70~80亿的人员中抽取。

   进入地下城的名额获取资格也已经定下,采取抽签名额。

   抽签不分家庭,不分血缘,每个人都是个体,获得进入地下城的几率都是50%

   在这个规定定下后,原本经过南球北调计划的幸存者内爆发出了一场意料之中的暴乱。

   但这个暴乱在Moss的观察和计算内,就像是一场闹剧一般。

   最后无奈的牺牲了一部分人之后,这场暴乱就被压制了下来。

   获得进入地下城名额的人脸上的表情各异。

   有开心的,有失落的,也有绝望的。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苟且而活。

   在地下城运行一年后的数据统计显示,明明在名额已经全部发送完毕的情况下,最后在转移进入地下城的时候。

   原定的35亿名额,最终却只进去了34.2亿。

   有约八千万人不知为何,放弃了进入地下城的资格。

   而在进入地下城后,又爆发了好几次的精神失控狂潮。

   自杀,破坏等等。

   等到地下城趋于稳定之后,又有三千多万的人在这场“适者生存”的淘汰赛中消逝。

   登陆在籍的35亿人,现在实际上,却只有33.9亿多的幸存者。

   而那些没有获得进入地下城资格的人和放弃进入地下城的人,则成为了时代遗弃者,散落在了地表上的世界各地。

   在蓝星进入流浪阶段后,这些遗弃者的生命就将进入倒计时。

   这将是整个人类种族的一首挽歌!

   地下城的资格抽取闹得轰轰烈烈。

   会议结束后,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开始在技术人员的程序调整下,开始改变喷射角度。

   自转停止之后,接下去,它们就会在程序员的操作下,在到达地球合适的发射窗口后。

   通过全力喷射产生推力,并借助太阳引力,将蓝星从引力轨道中以抛物线飞行角度“飞”向太阳系的边缘。

   在行星发动机的推动下,虽然蓝星可以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但这显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在这个过程中,蓝星只能以匀速提升的速度,缓慢的挣脱太阳的引力轨道,向着引力轨道的边缘滑行。

   从宇宙中看过去的话,整个过程就像是太阳把“蓝星”当做一颗链子球一般绕着圈甩出去一样。

   只有脱离了太阳系,真正脱离太阳这颗恒星后,蓝星才会开始缓慢加速,一直加速到光速的0.5%,即1500公里/秒。

   这个阶段被称之为流浪时代(加速)阶段,这个阶段预计长达五百年,才能将达到加速的最高限值。

   之后,蓝星会以这个速度滑行一千三百年,走完三分之二的路程,在即将抵达比邻星的时候,开始掉头,在宇宙中划出一道弧度,调转发动机的方向,背对着比邻星,催动离子喷射火焰,开始长达五百年的减速。

   五百年减速之后,再用一百年的时间,慢慢泊入比邻星的恒星轨道,成为它的一颗行星,进入新家园。

   整个过程历经两千五百年。

   这就是流浪蓝星计划。

   所以,蓝星停止自转,甚至还算不上计划的正式开始。

   只有开始脱离太阳轨道的那一刻,上下贯穿几百代人的流浪蓝星逃亡之旅才刚刚开始!

   行星发动机的角度改变,引起的变量显然是巨大的。

   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因为大陆受到的推力方向改变,引起大洋和大陆板块之间的撞击。

   导致北半球的海浪在这一变化之下,直接掀起了滔天巨浪!

   所有临海的陆地面临的都是几近高达百米的巨浪侵袭。

   还好,这些地区的人员都已经被提前疏散,所以,这些巨浪就只是将这些空无一人城市,冲刷的愈发狼藉。

   浪潮过去之处,所有的摩天大楼在这一刻都被拦腰冲断,再然后拔地而起,只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地皮。

   这个变化,席卷了整个北半球的沿海地区。

   而身处大洋内部的方瑜,自然也不例外。

   三天。

   方瑜已经在海岛待了三天,今天就是第三天。

   这三天里,他一直处于夕阳之下。

   整个海岛,除了海浪依然在不断的拍打着沙滩外,其他的一切似乎都被定格了。

   在这始终不肯落下的夕阳下,方瑜都有种陷入无限夕阳的循环中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