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超维科技纪元

第四百二十章 灵魂转码问题 shuhaige.net

超维科技纪元 岭南仨人 2081 2024-05-30 17:34

  异区,异宇宙—面。

   通过替身机器人进入这里的段藏锋等人,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异区的景象。

   由于两个宇宙在不断的融合,从内部观察异区,可以看到一个个“漩涡”,时不时闪现在虚空中。

   这些漩涡就是不稳定虫洞,它们出现的位置不定,维持时间也长短不一,虫洞规模同样有大有小。

   虫洞不时吞噬探测器,或者吐出探测器,在异区内部,不稳定虫洞时刻维持在1500~3000个之间。

   此时搭载着段藏锋替身机器人的飞船,被一个虫洞吞噬进去,不一会又从虫洞另一侧出来。

   飞船来到了异区的异宇宙—面。

   由于异区的不稳定虫洞,维持时间长短不一,为了避免探测器或者飞船被吞噬进去的时候,虫洞突然关闭。

   飞船上都配备了虫洞稳定核,避免虫洞突然关闭。

   异区的异宇宙—面中,段藏锋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同。

   从异区内部观察外面,无论是本宇宙,还是异宇宙,样子都是一模一样的。

   则是因为外面的粒子进入异区中,会被异区的规则同化,这些粒子被同化之后,表现出来的情况,自然是一模一样的。

   至于段藏锋如何确定这里是异宇宙—面,确实非常简单。

   首先异区存在的大前提,就是本宇宙和异宇宙的物理规则存在差异性,如果两个宇宙不存在差异性。

   那么异区的物理规则,不会出现如此巨大差异,最多就是变成一个不稳定虫洞密集区域。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宇宙的物理规则完全一模一样,异区就形同虚设,飞船可以轻易穿越不稳定虫洞,到达平行宇宙。

   段藏锋不敢确定,时空中是否真的存在物理规则一模一样的平行宇宙,但是存在差异性的平行宇宙,应该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

   言归正传,只有异区存在,那必然代表,另一个宇宙的规则和本宇宙不一样。

   而在异区的异宇宙—面中,一艘布置在边缘的半球飞船上,马知力等人正通过替身机器人,操控着机械臂。

   他们想在异宇宙中制造出纳米机器人,从而实现真正进入异宇宙,只有完成异宇宙型号的纳米机器人,新人类便掌握开启异宇宙的钥匙。

   段藏锋来到一处卫星城中,这有大批的物理学家、工程师、材料学家在这里工作。

   如同一颗类地行星大小的钢铁星球,尽管是处于异区中,新人类依旧是没有放松警惕。

   就算是本宇宙的文明没有发现,新人类在黑水空洞这边的小动作,但是异宇宙的情况则难以估计。

   如果不提防,被异宇宙的文明发现,那麻烦就大了。

   因此新人类在异区的活动,也是十分谨慎的。

   ……

   卫星城中,段藏锋来到马知力等人的控制室内。

   “老马,情况如何?”

   马知力回过神来,发现站在一旁的段藏锋,开口回道:“差不多快完成了,97.6%的工序没有问题,剩下的半年内完成。”

   “哦?看来,我们进入异宇宙的时间快到了。”段藏锋眉开眼笑地说道。

   马知力耸耸肩笑道:“没有那么快,要真正进入,需要完成量子灵魂转码。”

   “说起来,量子灵魂转码计划进行到哪里了?”段藏锋好奇的问道。

   马知力想了想,不确定地回了一句:“好像异区和本宇宙之间,已经实现了吧?”

   段藏锋查看了一下量子灵魂研究所的相关进度,才发现进度已经到了动物实验阶段。

   灵魂其实就是暗子组成,属于量子态的暗子组成,像段藏锋通过替身机器人进入异区,其实他的量子灵魂依旧在身体中。

   对于量子灵魂的研究,从新人类进入新纪元开始,就从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随着暗物质的发现,新人类最终确定了灵魂是由暗物质组成。

   暗物质组成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又与生物的肉体息息相关,两者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失去肉体的“禁锢”,量子灵魂会解体为单纯的暗子,就是俗称的“魂飞魄散”。

   一般而言,量子灵魂的肉体死亡之后,在60小时之内,量子灵魂和身体还有轻微的关联在,这个时候采用量子灵魂提取技术,可以将量子灵魂保存在计算机中。

   当然如果肉体直接湮灭,那量子灵魂就会变成游离状态的“孤魂野鬼”,可以维持完整性的时间,大概只有4~5个小时。

   超过时间的量子灵魂,并不马上魂飞魄散,而是随着时间慢慢解体,这个时间可能持续几个月左右。

   这也是人类产生“宿慧”、“梦”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游离态的量子灵魂,会在和人类灵魂产生共鸣。

   当然,现在由于新人类的生命层次已经进化,游离态量子灵魂很少可以靠近新人类,所以产生梦共鸣之类的情况,正大幅度减少。

   不仅仅人类死亡后有量子灵魂,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也有,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梦到自己变成动物之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