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超维科技纪元

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纪元1年

超维科技纪元 岭南仨人 2076 2024-05-30 17:34

  2017年1月11日。

   新人类计划完成,内地全体人口13.亿人全部完成生物计算机植入工作。

   另外香江有577.6943万人、澳境有64.2637万人、大员省有1349.6730万人完成新人类改造。

   剩下没有改造的人,其中的原因已经不言而喻了。

   而人类联盟一共完成新人类改造的人数,刷新到573.6943万人。

   幽冥府结束了年度会议之后,决定将2016年命名为新人类纪元元年,简称为新纪元。

   而2017年在新人类内部正式启用新纪元,2017年即为新纪元1年。

   这意味着旧时代的公元纪年正式成为过去式,人类历史迈入了崭新的一页。

   ……

   黄明哲下线之后,站起来伸了伸懒腰,拿起一旁的高能营养液,补充一下体能。

   打开办公室的门,他此时依旧在纳米机器人研究所里面。

   来到实验室里面的测试场中。

   何世秉正在操纵着纳米机器人,现阶段的纳米机器人已经接近成熟,唯一的不足之处,或许就是操作者的外挂设备方面。

   只见何世秉头戴着一顶科幻感十足的银灰色头盔,这是一顶集成了脑波感应、中微子通信、内置生物计算机、多功能眼镜的头盔。

   纳米头盔主要是为了操纵纳米机器人,也可以辅助操纵者战斗和工作。

   另外就是一个12公斤的电池背包,里面包含了:有一块储能24千瓦时的10公斤高能电池,充电范围150米的无线充电器,电池管理系统。

   测试场中,一些银灰色团时隐时现在空气或者地面上。

   由于纳米机器人的直径只有480~510纳米左右,通常粒径在10微米(PM10)以上的尘埃会因为静置(也就是风力不再抵抗重力)而下沉。

   而更小的尘埃颗粒物就无法自然下沉,只能通过过滤或下面提到的电场方式收集。

   因此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悬浮在空气之中,它们可以利用自身静电场实现快速移动和聚拢。

   在测试场一旁,黄鸿达正在操纵着各种电磁干扰、激光干扰、声波干扰设备,不断地干扰着纳米机器人的操纵。

   黄明哲点开他们的测试报告,发现纳米机器人还是存在不少缺点。

   比如能耗非常大,一单位(一千克)纳米机器人,在高强度运转状态下,一小时需要消耗15~17千瓦时的电能。

   其实这个能耗不是纳米机器人本身的能耗,而是无线充电器的消耗,无线充电器释放出去的电能,最多只有15%被纳米机器人接收到。

   第二个弱点是操控范围,从目前的一系列测试来看,纳米机器人的极限工作范围只能达到3.4公里左右。

   但是实用范围只有400米左右,因为这涉及到精控、充电距离的限制。

   这还是新人类有生物计算机辅助,普通人来操纵纳米机器人,估计翻不出100米。

   当然这个缺点还是有一些解决方案的,比如使用中微子原子成像仪,就可以精确控制3.4公里范围内的纳米机器人。

   问题是中微子原子成像仪,最小都有45公斤,可以覆盖3.4公里的中微子原子成像仪,重量要达到150公斤左右。

   这个重量对于单兵使用极大不利,只能适用于装甲车之类。

   不过就算是有这些缺点,纳米机器人的用途依旧非常大。

   何世秉操纵着纳米机器人,将一块上百公斤重的高强度合金钢板,在短短十几分钟里面给啃成一堆粉末状。

   蓝星上,再强的东西都扛不住从原子层面上的破坏。

   纳米机器人启动铁原子吸附功能,将一颗颗铁原子从合金钢里面移动出来,合金钢根本没有办法抵抗这种摧残。

   纳米机器人的功能部件中,可以实现对于22种常见元素的搬运,显然人类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都难以避免使用常见元素。

   就算是钛合金,也含有碳和其他元素,这是一个无解的攻击。

   比如纳米机器人在攻击生物体的时候,直接对于生物体的碳元素下手,哪怕是蜥蜴人也要跪。

   纳米机器人目前只能使用来破坏,搭建物品方面的功能还没有设计完成。

   搭建物品功能,必须和中微子原子成像仪一起配合,不然难以精确。

   黄明哲知道自己必须改进中微子原子成像仪,将这个设备小型化,最好压缩到10公斤以下。

   而能耗问题,暂时只能采用加大电池能量密度,或者直接采用微型核聚变反应炉,因为无线充电技术的浪费问题,这是先天性缺陷。

   又观看了一会纳米机器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复制功能。

   由于考虑到纳米机器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复制需要,纳米机器人的制造材料都是常见的元素。

   尽可能避免使用少量和微量元素,免得在外面找不到原材料。

   在复制速度上,最快可以达到186秒增殖一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