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超维科技纪元

第七百一十四章 惯性疲劳

超维科技纪元 岭南仨人 2101 2024-05-30 17:34

  四周的四维时空中,无人战舰发动的攻击,被凝固下来。

   在背后操控这一切的游志高,顿时眼神一凝,知道事不可为后,当机立断调动战舰撤退。

   他这一次的行动,目的是试探这些厄运蜘蛛,同时让对方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搜查周围的四维时空。

   既然目的达到了,游志高自然操控着战舰脚底抹油。

   凝固的时空中,被几道时间波动切开,造成该区域支离破碎,那两只厄运蜘蛛,也从中打出来。

   面对周围一片死寂的情况,两只厄运蜘蛛愤怒地切碎了一大片时间线,发泄心中的无边怒火。

   已经再次隐藏起来的战舰,则按兵不动,继续潜伏在暗处,准备下一次的偷袭。

   事实上,游志高除了这边的战舰,在其他区域中,也埋伏了大量战舰。

   加上厄运蜘蛛的移动方式,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源,要在四维时空打游击,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一是隐藏技术,足以瞒天过海;或者飞船移动速度,比对方移动速度快,可以逃过对方的追杀。

   二是准确锁定对方的位置,可以随时随地追踪到位置,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在隐藏技术、移动速度、探测技术上,新人类一方有一定的优势存在,因此才可以将厄运蜘蛛玩弄于股掌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

   外出狩猎的厄运蜘蛛们,都遭到了游志高军团的袭击、陷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狡猾的游志高,一直不正面和厄运蜘蛛战斗,专门挑选对方在捕猎时,或者在运输猎物时下手。

   深谙游击战精髓的新人类,猥琐起来,绝对可以恶心死人。

   ……

   另一边。

   由于厄运蜘蛛被游志高军团拖住,自然没有空来找麻烦了。

   甲—002这边,科委组织了一大批科学家,对于那只厄运蜘蛛的尸体,进行了详细研究。

   有了之前研究时段古蛇的经验,对厄运蜘蛛的研究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尽管这只厄运蜘蛛不是活体,但是内部的一些结构、四维基因、器官,还是可以逆向解析出很多东西。

   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家们根据厄运蛛巢的四维基因,克隆出来完全受控制的人造厄运蜘蛛。

   又研发了专门克制厄运蜘蛛的时间扰乱素(类似于僵直毒素),这种扰乱素可以在瞬间瘫痪厄运蜘蛛。

   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体内注射,如果没有体内注射,厄运蜘蛛的防御机制,可以轻易阻挡干扰素的进入。

   甲—002的控制核心内。

   关汉升听完了科委负责人的汇报,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盘算着一些接下来的安排。

   比如干扰素的应用,这东西没有办法自己破开厄运蜘蛛的防御,必须配合其他攻击手段。

   这个缺点限制了应用场景,而要破开厄运蜘蛛的防御,难度并不小,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那些大蜘蛛的警惕性极高。

   不过看到另一份文件,关汉升眉头微微上扬。

   该文件名为《关于厄运蜘蛛的感知器官研究》,由于可以克隆厄运蜘蛛,获得了活体之后的新人类,自然对厄运蜘蛛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这其中,就包括厄运蜘蛛的感知器官,也就是厄运蜘蛛体表的密集绒毛,这些绒毛就是它们的感知器官。

   这些绒毛对于周围的时空波动,异常的敏感,之前关汉升在厄运蛛巢的行动,就是因为寄生虫被绒毛感应到,从而不得不采用极端手段。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厄运蜘蛛的绒毛中,存在一种空心橄榄球型结构,是由时间环组合而成的。

   这种结构,对于时空波动可以产生快速的共鸣,而且这种共鸣的激发,哪怕是非常细微的波动,都难以逃脱。

   在四维时空的绝大多数移动,又难以避免波动,哪怕是潜伏在时间线内部的三维时空,只要一移动,就很容易引起波动共鸣。

   这也是厄运蜘蛛可以趋吉避凶的生存资本,亿万年来的进化,才诞生出如此奇特的生物结构。

   关汉升抬起头来:“守诺,你们科委有没有办法屏蔽,或者干扰厄运蜘蛛的感知?”

   半眯着眼的田守诺想了想:“如果要在厄运蜘蛛不知道的前提下,屏蔽它的感知,难度非常大,不过……”

   “不过什么?”

   组织了一下语言,田守诺才开口回道:“本土那边有一个研究,或许可以帮助到我们,他们的研究项目名为时间的惯性疲劳。”

   额?关汉升对于这种前沿科技,还真的一知半解。

   看到一脸疑惑的关汉升,田守诺打开了那个研究所的一部分论文,和关于“时间的惯性疲劳”项目的整体思路。

   看完这些资料,关汉升才知道这个技术的用处,也明白了田守诺的话中之意。

   时间的惯性疲劳,就是特定频率的时空波动,可以对时间线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产生永久性、半永久性、短暂性的危害。

   新人类的科学家,将这种规律总结归纳,形成了“时间惯性疲劳学”的一套理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