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从同福开始

第二百二十八章 朝会

从同福开始 钟山散人 2141 2024-05-30 17:35

  七侠镇。

   白展堂瞎胡闹的在办鸡王争霸赛。

   而远在千里之外,早时的京城,常朝正式开始。

   本朝的朝会分为三种,分别是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只在正旦,冬至,万寿节举行,其性质是百官向皇帝朝贺,属于礼节性的,规模较大,皇极殿举行。

   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其性质如同大朝,也在皇极殿举行,只是朝贺,不讨论政事。

   常朝,即一般百姓所说的早朝,其实,常朝除了早朝还有午朝,晚朝但因为并不是常态化,故此,一般常朝都指早朝,在皇极门举行,处理政事。

   一旦举行朝会。

   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有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

   朝廷靠着牙牌和注籍,来进行上朝管理,牙牌只发给在京官员,用于出入皇城,牙牌管理十分严格,丢失或者是损坏牙牌都要受到处罚。

   牙牌字号,公、侯、伯以勋字,驸马都尉以亲字、文官以文字、武官以武字、教坊官以乐字、入内宫以宫字。

   大内森严,“无牌不许擅人”,宫廷门卫认牌不认人。

   注籍,就是签到表,在京衙门各置办一册,写官员职衔姓名,送东西长安门,每天早上有吏员从长安门领门籍,按照官员出入情况予以填写,六科可以通过这个查到官员的早朝情况,对于失朝的予以弹劾。

   上朝时间,“昧爽”时,即天刚刚破晓之时。

   百官入朝由午门进入,午门有五道门,从前面看似乎只有三道门,实际上还有两道不易被人发现的左,右掖门。

   其中中间的那道门为御道,只有皇帝能从此出入,御道两边的左,右两阙供当值的将军,校尉等保卫依仗人员进出。

   至于文武两班官员分别由离御道更远一点的左,右掖门进入。

   午门上的楼名‘五凤’,设立钟鼓,由宦官掌管。

   此时。

   楼上的一年轻内侍抬起鼓槌,使出吃奶的力气,敲了三下。

   ‘咚咚咚~!’

   鼓响三声。

   第三通鼓声响起后。

   ‘咯吱~!’

   左右两阙门开起,官军旗校先进入摆列仪仗。

   过了一会儿,待鸣钟之声响起。

   立于左侧文官之首的李庭,微微整了整衣冠,抬步上前,带领着身后列好队伍的内阁阁老,六部尚书、侍郎,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左右副督御史、左右佥督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大理寺,通政司等各官员,以及地方上回京的诸位巡抚、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知府等一大群文官,自左掖门进入。

   而右边的武官之首,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保,右柱国张老公爵,带领其后的诸位勋爵,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各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五军断事官,以及各地方来京的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总兵等一大批武官,自右掖门进入。

   文武官员进入午门之后,先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待鸣鞭过后,按次序过桥,直到皇极门丹陛之前,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

   等待皇帝到来。

   皇帝的座位设在皇极殿廊内正中,称之为金台。

   李庭和张老公爷带着文武百官,站于御道两旁。

   过得片刻,乐起,皇帝坐御轿在太监宫女的拱卫下,自殿后而出,在御门安坐。

   此时,再次鸣鞭。

   鞭声一响,立马。

   便有鸿胪寺一官员,大唱:“入班~!”

   顿时,左右两班官员,缓步走进御道,行一拜三叩头礼节。

   “平身!”

   见此,当今皇上朱翊均示意百官平身。

   口呼万岁,起身分两旁站定。

   见此。

   朱翊均对身旁的王公公微微示意。

   立马,王公公上前一步,当即出声,未见王公公声音多响,但却在每一个官员耳边想起,清晰可闻。

   随着王公公话音落下。

   正式进入奏事环节。

   立马,早就和郭巨侠商议好的,户部侍郎司徒文当即出列,直接向皇上参了东厂一本:“陛下,臣有事启奏!”

   闻言。

   已经在位数十年的朱翊均,看了眼已经年过五十的师徒文一眼:“说!”

   “臣参东厂督公魏忠贤!此人贪赃枉法,残害百姓,迫害朝廷命官,罪不可恕!”

   司徒文一躬身,当即大声答道。

   “哦~?”

   闻言,朱翊均眉头一皱,“详细说来!”

   “据臣所知,此次湖广一事,乃是……”

   接着,司徒文不卑不亢的将东厂在湖广一带的谋划给当众说了一遍。

   ”嗯!“

   点点头,朱翊均看了眼低头的司徒文,目光移开,看向百官中属于魏忠贤一方的大臣,缓缓道,”司徒大人,你可有证据?“

   ”启禀陛下,臣有!“

   说着,他便准备将郭巨侠所给的证据呈上,御览。

   而王公公也走下金台,准备自司徒文手中接过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