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一个……一个负责提供未来之城研究资源和提供未来之城科技成果输出的组织。”艾伦盖尔自然不会说那是一个和未来之城做交易的组织。
“这样看来:这个新世界组织也想要效仿这个什么资源组织,利用技术输出的方式作为一种资本来获得外部世界某些国家的配合,然后实现他们的‘新世界’幻想?”余生推测到。
艾伦盖尔点点头表示对余生推论的肯定。
郑前飞一脸严肃地说到:“如果是这样,他们将一些能量型的技术输出到外面,岂不是又给全球带来一场灾难。”
艾伦盖尔点点头:“所以我们正在部署清除计划。”
“那这些科学家的死亡和让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千叶辉问到。
余生皱着眉头思索着说到:“如果他们杀人是为了掩人耳目的话,那么他们所杀的这些科学家肯定知道了他们的一些秘密。或者说,这些科学家输出了关键技术,他们不想让我们知道他们具体得到些什么。”
“哦,小家伙,你的推理能力真的不错,如果你有兴趣,也许能够成为一名好的探员。”艾伦盖尔突然有种要收徒的想法。
“哦,能得到探长的赏识感到很荣幸,我个人一直对侦探领域也很感兴趣,但我现在刚刚接任了郑前辈的职务,我现在已经是冬眠技术组的组长了,我已经有任务在身,我不能够三心二意。”余生摊摊手无奈地回答。
郑前飞笑着说:“你替我当那个组长,我只好替你来当这个探员唠。”
随即他又正色说到:“时间紧迫,闲话不多说了,下面让我来继续说下其他四人的具体情况,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余生见看样子还要说很长时间,看了看两位前辈疲惫的神态,随口便叫了一声:“小二,上茶!”
不一会儿一个中国店小二形象的机器人过来将桌面收拾得送上了一壶清香的茶水和四个小茶杯,茶壶茶杯都是很讲究的地道紫砂制品。
桌子上方此时亮起了一盏昏黄的路灯,四个人就像是饭后出来乘凉的“村民”,在树下喝着茶。
但他们谈论的不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饭后闲话,他们谈的是震惊整个未来之城‘头颅爆炸案’。
“那他们几个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千叶辉提出了之前的一个这重要问题。
郑前飞滑动着笔记本电脑说:“好,刚刚我已经介绍过了生物计算机研究员艾弗森·戴维达的死亡情况,下面我来接着为大家介绍其余四人的死亡情况。”
众人点头,一脸洗耳恭听的神情。
“就在电子楼上艾弗森·戴维达死后不到一分钟,同在电子楼上来自俄国的电力学专家尼贝尔·奈恩也死于同样命运。”
“尼贝尔·奈恩今年45岁,在高压电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当时他正在卧室中休息,突然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从床上猛然做起来,然后瞪大着双眼,大声了一声‘NO’,然后就……场面很是惨烈。”
艾伦盖尔插话说到:“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人凶手所为,因为两名死者的距离是可以在一分钟赶到的,但是接下来不到两分钟后的一名死者让我们否定了这种猜测。”
郑前飞继续接着说:“就在不到两分钟之后,物理楼上自美国的量子力学研究者,42岁的哈特·维多也惨遭了同样的命运。”
“他更直接,他什么都没说,还在床上打着鼾声,就这么没了。”
艾伦盖尔继续补充到:“这两栋楼之间虽然说不太远,但也相距了足足有一公里,两分钟,根本不可能赶过去,所以说我们当时认定凶手不止一个。”
郑前飞继续说到:“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又不到一分钟,和物理楼相距7公里之遥的未来之城养老医院的热力学老科学家罗尔尼克也死在了自己的病榻上,一句话没有说。”
“之所以称之为老科学家,是因为罗尔尼克几年已经有81岁,已经退休多年了,曾经在热力学方面,为世界作出很多难能可贵的贡献,他的为人非常和善,根本不像是有什么仇人的样子。”
艾伦盖尔点点头,用手指捏了捏自己的眉心,让自己努力保持清醒,但是还是掩饰不住疲惫与沮丧:“所有死者的现场可以说都是惨绝人寰,罗尔尼克老人死亡让我几乎无法看下去,当时我一进门的时候就看见了墙上那幅老人的黑白照片,那时候他已经有六十多岁的样子,他开朗地笑着,是那么的和蔼。我真的有些不明白凶手是如何下得去手的,真TM是个丧心病狂的家伙。”
郑前飞也有些黯然神伤地摇摇头:“这还有没有结束,最后一位死亡的是来自中国的生物学家王立阳教授,今年46岁,原先从事于微生物的研究工作,发现过至少十几种微生物形态,上千种微生物。后来因为长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患了眼疾,早在5年前就已经不再工作,一直生活在这唐人街里,开了个书馆,平日里戴着一副墨镜在那边的摊位上讲些中国的评书,发挥自己的余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