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王赵桓,给新创的出的大阵法命名:风起于青萍之末大阵。
但这个文艺的名字很绕口,不受禁军的欢迎,大家习惯的称它作大风阵。
其中有能人,给阵法编了一个歌诀,唤做《大风歌》。
‘大风起兮,龙飞扬!
风助猛犸兮,起波澜!
巨鳄夸父蟒兮,敌营慌!
剑齿巨虎兮,杀四方!
安得金刚王兮,归故乡!’
这首改编的《大风歌》,形象生动的描述了‘风起青萍之末大阵’的摆阵窍门,在《大风歌》的流行之下,大阵法渐渐被称作‘大风阵’了。
哈哈!赵天子的文青起名,并不受欢迎!‘大风阵’叫起来朗朗上口,威猛霸气!
非得起名叫风起青萍之末阵,这回翻车了吧。
金刚王赵桓,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没想到他堂堂大宋起名天子,也有起名不受欢迎的一天。
他暗想,人民群众不愧是文化艺术的源头。
感觉面子有点挂不住的金刚王赵桓,把演练阵法的事务交予岳虎将负责后,带着由黄文统领的独行巨兽们,出去山谷外,进行实战训练。
实战训练,就是捕猎,为巨兽大军提供食物。同时,侦探这一带的地形,以备不时之需。
他带队出发时,拽文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目前,我了解发挥了我军的长处,可以称作‘知己’了。
猎杀巨兽,能够清楚的了解不同巨兽的各种能力,算是‘知彼’。
考察地形走势,是‘知地’。
天高难测,天象变化无常,‘知天’很难啊!”
“金刚王真是兵法大家...”黄文...
…
巨兽大军演练大风阵,已有三十日,军阵娴熟。
这日,天和日丽,微风轻拂,是适合出兵的吉日。
前些日子,金刚王赵桓,带着手下独行的巨兽,四处捕杀巨兽,竟然遇到了妖龙一族派出来的捕猎队伍。
在不惊动它们后,黄文(黄裳)利用小巧的身躯,尾随其后,发现了妖龙营地。
敌营就在离山谷两百里左右的一处大河之旁。
山谷中,金刚王赵桓在和众巨兽头领议事。
“我等巨兽的脚程,昼夜就可奔袭数百里。两百余里,不过是一日的路程。
妖龙中的鳄龙是两栖巨兽,蜥龙也能短暂涉水。
敌人营地就在大河之旁,就怕打败了妖龙一族,它们也会下水逃生,不好围杀啊。
看来要用一下计谋了。”
“金刚王,有啥计策?”林貘问。
“孙子曰:远行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我军不若上前挑战,诈败,引敌军过来,伏击之!”金刚王又拽文了。
黄裳生怕在座的粗人,听不懂,解释道:“金刚王说的对,妖龙部兽多示众。
我军小股部队上前挑战,假装败走,大部先行找一地形合适之地,埋伏下来,以逸待劳。
等敌人被败兵勾引过来,远离河道后,我大军祭起大风阵,一套阵法下来,敌必败也!”
“本王带独行巨兽部,去阵前挑战吧!”
“不可,金刚王您乃万金之躯,天之贵子,不可涉险!”黄文不放心。
金刚王右手握了握拳头,抬起手臂,向众多巨兽展露了一下高达一丈的雄伟肱二头肌,同时把天子龙手套显露在手上,道:“那群四脚蛇,恐怕身体都没有我这块肌肉高大,何况我这手套,坚不可摧,有啥危险?”
“金刚王英明神武…”
“金刚王计赛诸葛,勇斗吕布…”
“…”
顿时,马屁声如潮!
计定后,金刚王手下的巨兽大军,拔营出发。
…
一条大河,河面宽达上百丈,涛涛河水,在这里拐了十几个弯,缓缓东流而去。
在河流滋润下,四周气候潮湿,高达两三丈的巨木比比皆是;地上草木繁盛,养育了大河两岸繁多的动物。
这是一个食物充沛的宝地!
一座简陋的营地,用巨木搭建而成,建造在河边。
营地半数在水里,半数在岸上。
河岸不远,一个巨石平台之上,有一群巨兽围在一起。
巨石上,巨兽的咝咝声和笃笃声响个不停,嘈杂非常。
原来是蜥蜴巨兽和巨鳄围在一起,通过叫声来交流议事。
它们没有万界通识符,这么高端的玩意。
不过龙有龙道,兽有兽道。它们可以通过原始的声音进行交谈。
巨蜥自称蜥龙一族,发声时带有咝咝的滋溜舌头声音。
唤做鳄龙的巨鳄们,声音像敲桌子那般笃笃响,发声也夹带着‘笃笃’声。
本来,它们是不能跨物种交流的。
梦师首领明月道人,通过入梦,获得了两种巨兽的语言,传授给其他梦师。
梦师们通过入梦,把对方巨兽的语言,烙印在入梦者的神识之中。
之后,鳄龙和蜥龙就能通过声音交谈了。
“人类,我不喜欢在这么高、这么干的地方待着,为何选在这里议事?”鳄龙首领出口指责对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