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泛舟青史:我开局直播问道伏羲

第97章 三才归元

  殷阳下意识退后了一步。

   上次不觉得,这次明显感受到。

   系统建筑的特效升级了。

   随着雾气渐渐褪去,地面陡然一震!殷阳眼中,勾陈与螣蛇的虚影在地底一闪而逝。

   书院四周,一道由冷灰色的厚重花岗岩砌成的围墙拱卫中枢、巍然耸立!

   犹如一座缩小无数倍以后的当年未遭受风吹雨淋铁甲森寒日夜拱卫中华的不倒长城!

   围墙外部四面,赫然入眼四位上古神兽阳刻。

   东方青龙龙身蜿蜒,龙鳞片片分明,乘着云纹翱翔于天际,下有少阳卦象。

   西方白虎凌空而立,似乘风而来,虎目锐利如箭紧盯墙外,下有少阴卦象。

   南方朱雀展翅高飞流羽若火,眼中有流光涌动,上有太阳卦象。

   北方玄武龟蛇双盘静卧于波涛之上,不动如山,中有太阴卦象。

   随着天色渐渐变暗,这四面图腾在殷阳眼中隐隐透露出葆光一般的内敛色泽。

   “卧槽....”殷阳觉得好像这三十个因果点,花的也不贵啊!

   果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这一套装修下来,可不是光有钱能够满足的,不提时间成本,这些石料和打磨工艺以及蕴含的形神之威,恐怕就算是故宫修文物的大佬也不一定都能有眼缘见到!

   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殷阳当机立断,使用了剩下的二十个因果点,升级了书院的祭祀堂。

   循着淡淡的檀香气息,殷阳朝北方走去。

   按照八卦方位图,后天八卦北方应坎卦,从险从陷,故无论是四合院还是乡村建房北侧房间不住人而是作供奉祖先之处。

   此时此刻,祭祀堂朱红色的外墙在夕阳的余晖下散发出温润的光泽,仿佛每一块砖石都浸透着历史的厚重。

   门前两幅对联左右对称,字迹苍古。

   殷阳闭目伫立片刻,拉动铜制狮头的门环推开了雕刻着精致的云纹和瑞兽图案的大门,,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堂内空间宽敞,光线柔和,中央的祭坛上摆放着圣贤的牌位,前方是一排排整齐的香案和烛台,上面供奉着新鲜的果品和鲜花。香烟缭绕,烛光摇曳,为三才堂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

   大厅正中,只有两个大字。

   天、地。

   字迹苍茫古朴笔走游龙,仿佛很久以前就存在于书院了。

   不知谁人所书。

   天,苍茫悠远,比之伏羲的乾卦的抽象而有所形。

   是人立于上下之间。

   所以夫则是天地之间浩然之气的人!

   地,端凝厚沉,比之伏羲的坤卦的抽象而有所倚。

   土生万物。

   所以中国人看到这两个字时,精神世界中已经存在了对天与地的所有概念和情感。

   殷阳请上三炷檀香,恭敬插入香炉。

   天地人,方为三才。

   祭祀天地祖宗,即是明了来处去处。

   人们才是一根有丝线的风筝。

   第二天一早,殷阳换上一身正装,第一次离开了书院。

   书院坐落在一个古镇里,周边多为平房,书院正门朝南而开。

   殷阳锁上大门后沿着颇具古意的青石板路一路向南边走去,两边的建筑也渐渐变得现代化起来,不过此处多为不愿离开故里的老人在街上晒太阳或者买菜,人口结构相对稳定。

   到刘姨的花店里挑了一篮黄白相间的菊花,殷阳乘坐公交来到了一处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相对往日的宁静,今天人流如织,这里埋葬的都是无名将士的遗骸,根据大门门口的资料,这六个墓碑皆是当年抵抗清军的武昌会战将士遗骸。

   为什么无论古今中外,都会有瞻仰烈士英雄的习俗?

   所回归的思想内核无非中国先贤所说的八个字。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就如同这座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的存在,神情安然的游客此刻都在长廊里驻足观看着曾经烽火连天的历史。

   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军军旗,红底,黑色九角图,中缀十八颗黄星。

   九州大地民众觉醒,联合十八行省炎黄子孙,以铁血精神武力推翻清政府。

   三镇光复后,革命军与清军反复鏖战,史称武汉保卫战,分汉口战役和汉阳战役。

   1911年10月12日,清廷喻令陆军大臣荫昌、海军提督萨镇冰分率水陆大军镇压武昌起义。

   汉口战事危急时,黄兴于10月28日抵汉督战,骑着高头大马的先头革命军举着黄兴的旗帜一骑绝尘冲入武昌城!

   阳厦保卫战汉口战役阵亡将士由战时红十字会出面收殁,就地安葬,合葬墓有古德寺、利济北路、单洞门、球场路等处。

   球场路一处后归葬单洞门迁来二千余具烈士遗骸,有名可考者仅五十一位,阵亡两千余名,大都无名无姓。

   而现在,他们就长眠在在世人的身后,看着一代代后世在他们面前度过了平凡而美好的一生。

   就像现在。

   此刻有曾经的孩子在撞树。

   有未来的老人在打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