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雄汉重铸

第163章 鲁阳背后的意义

三国之雄汉重铸 无尘了然 2110 2024-05-31 08:30

  随着曹军退去,长安城又安然无恙了。

   马超率五千骑兵追击曹操,剩余兵马都留在了长安。此时马岱率领余下兵马听从徐庶及周不疑的调遣。

   数万兵马迅速加强了长安的防务,依据徐庶和周不疑的估计。刘安和诸葛亮的大军至少还需要半日的时间才能抵达长安。

   除非马超的追击出现意外结果,不然长安之兵就暂时不会动。一直要等到刘安的主力会合长安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攻占长安是当初北伐开始之时的最好预测,也是最低标准。是标准,是预估,但不是终点。他们要尽量蓄积有生力量。

   “报”

   传令兵飞速跑到徐庶等人面前。

   “马超将军派人来报,他们在追击曹军的路上遇到了曹军的援军。”

   “看其规模大概有数万人,马超将军已暂时回撤,在距曹军近二十里外观望。”

   徐庶与周不疑闻言,互相看了一眼。

   徐庶:“曹军援军既然已经赶到,那追击曹操必然已经不可能。”

   周不疑:“曹军兵力又得到了加强,我军现在全军并未完全集结。世子的兵马要明天才能到达。”

   “我们现在最好的策略,就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

   徐庶微微点头,“曹军援军已到,马超将军再追击也无用。”

   “速去告诉马超将军,让他带兵速速撤回长安。”徐庶道。

   “我军固守长安一线,等待世子大军到来。”

   “喏!”

   “长安是关中要地,夺取这里固然能够保证雍凉的安全。但是又拿什么来保证长安的安全?”徐庶又对周不疑说道。

   周不疑:“长安可以作为雍凉的屏障,但如果要保证长安的安全,就得给长安也找一道屏障。”

   徐庶的话是带有深意的,长安的重要性不单在于拱卫雍凉的安全。而在于他本身的意义和以后将要起的特殊作用。

   所以长安的重要性是重中之重,长安如果没有屏障就会身处第一线,随时面临曹军的兵锋!

   那样的话,长安的安全无法完全保障。

   徐庶:“当年秦朝都城咸阳也在关中,秦国时期以函谷关,武关等险要关隘,以据六国。”

   “高祖立大汉基业,定都长安。长安以西等地可以依据渭水,陈仓,甚至以地形优势,节节设防。”

   “而放眼长安以东地区,能给长安作为屏障的,就是潼关。”

   周不疑接着说道:“我们接下来的战略,就是等世子会师长安之后,与曹操再次决战。伺机夺战潼关。”

   徐庶目光深邃,“眼下曹军援兵已至,接下来一战能击败曹军固然最好,至于夺占潼关一线,那只能看天意使然了。”

   “看看上天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战机夺占潼关。”

   …………

   第二日,刘安率军赶到长安与徐庶等人会合。十二万大军齐聚长安!

   第三日刘安便马不停蹄的给曹操送去了战书。

   信中的意思很直白,要么一战,要么彻底罢兵退出关中。

   而刘安在发出战书的同时,也率领十万大军向曹操正面逼进。

   战书与行动同时开展,这是明晃晃的对曹操的又一次挑衅。你若不战就赶紧退出去,若是要战,便只能应战。

   而以曹操的脾气,怎会放弃一战的机会。

   他所剩余残军,加上曹丕所带来的六万多援兵也不过七余万人。

   曹操命司马懿率军迎战刘安大军,而司马懿内心之中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现在他们的兵力处于弱势,而且敌军兵锋正盛,不可力敌。

   潼关处于渭水与黄河的交界之处,是水、陆两路交通枢纽。

   当年秦国以函谷关,武关等险要关隘,阻挡六国于崤山之外。但大汉建立长安之后,潼关的作用愈发明显。

   他想劝阻曹操就此拒守潼关,不再出战。以潼关为阻隔,阻断战事回到中原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可是曹操的固执,和他一败再败之后仅剩的颜面都不允许,他就这么撤军。

   更何况刘安将战书都下到了他的面前,司马懿他只能依照曹操的命令率军迎战。

   但曹操虽然让他领兵出击,但是也没规定让他如何迎战。

   面对刘安大军的步步紧逼,司马懿又套用了他的老招式。屡试不爽的一个保守绝招。

   他在渭南地区,先派出先头兵马袭扰作战,迟滞刘安大军的进攻速度。

   他所率主力大军则在后方依次建立关隘防守,以空间换得时间。

   从渭南地区到潼关一线还是有着很大一片空间的,足以让他做些文章。

   刘安率领十万大军全军进发潼关,他听从了徐庶和周不疑的建议,应在争取拿下潼关。

   彻底保证长安的安全,以后的长安不应作为军事重镇,而应作为政治中心。

   此战刘安信心满满,无论是谋战还是强攻他都有极大把握。

   此时他的麾下,诸葛亮,徐庶周不疑等人皆在。赵云,马超吴信,魏延等大将也都齐聚一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