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雄汉重铸

第238章 战绩堪忧!

三国之雄汉重铸 无尘了然 2130 2024-05-31 08:30

  “传令全军加速前进”

   “务必在明日凌晨抵达合肥城下!”孙权下令。

   “喏!”

   而合肥那边,孙权进军本意让吕蒙率领五万兵马先行突击,为水军扫平一些不必要的阻碍。然后全军会师于合肥城下。

   经过第一次合肥之战的惨败,孙权也认识到了自己指挥不力的问题。

   所以这一次率军进攻,他作为全军最高统帅,却摆明了一个意思,不会再直接干预大军指挥。

   他只表明了一个态度就是要攻下合肥,至于具体的进攻方略,则由吕蒙和陆逊来统一指挥和安排。

   合肥一线确实没有了以往坚不可摧的防御,因为兵力和守将才能的问题。孙权一边进攻的压力小了许多。

   先行出兵的吕蒙率领五万兵马,再有三万野战铁骑的进攻下,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

   合肥守将直接将所有兵力收拢回了合肥城内固守,吕蒙率军一路直取合肥城下。

   这一次的进攻可谓是让吕蒙一扫前耻,扬眉吐气。第一次率领步军进军能有如此快捷的进攻速度和顺利。

   水军虽然是他们江东的立身之本,但这步战铁骑确实是进取天下的核心力量啊!

   水军水战无敌,可是工程作战始终是比不上步战铁骑的。

   最终说明这专业的事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干!

   吕蒙率军兵临城下之后,没有给合肥守军以喘息之机。他即刻率领兵马开始了攻城!

   孙权和陆逊所统领的五万水军也按时抵达了合肥城下,十万大军立刻面对合肥城发动了猛攻。

   而合肥城内虽然只有两万守军,但是合肥毕竟是重镇,经过多次战火洗礼,又经过多次重建。城防坚不可摧。

   守城将领更是当初跟随张辽一手出来的,完全承袭了张辽当初的作战方法。集中所有兵力固守在合肥城内,绝不主动出战。

   并大力调动城内百姓辅助守城,合肥城之战,终究出现了像上一次的迹象。

   “哼!”

   军帐之中传来孙权怀有怒气的冷哼声。

   帐内众将皆在,孙权冷眼扫过众人皆不与其直视。

   孙权明显心怀怒气,冷声喝问道。

   “前番势如破竹,怎么到了合肥城下就一蹶不振了?!”

   “我十万大军会师于合肥城下已经两天了,猛攻合肥城两天。”

   “曹军城内仅有不到两万兵马,守合肥城的也不是大将张辽。”

   “可是依旧没有攻下!”孙权拍案喝道。

   孙权怒气在眼底盈聚,上一次进攻合肥惨败,让他在天下人和江东群臣面前丢了颜面。

   这一次准备充足,还是趁曹魏防备不利突然进攻,可是还是没有攻下合肥!

   这不是让他在天下人面前再丢一次脸吗?!不是让天下人更认为他的无能吗?!

   “上一次惨败,吸取的教训,这次已经练出了精锐铁骑。”

   孙权看向吕蒙,“吕蒙,你来告诉孤,已经有了可用的精锐铁骑,为何还不能攻下合肥?!”

   孙权一声喝问,吕蒙脸色暗沉,无法回答。

   帐内无人敢触孙权的霉头,下一次合肥之战惨败,有人说是江东兵马作战不利,也有人说是孙权指挥不力。

   可这次孙权集结了所有精锐兵马,做足了准备,可谓是费尽心血。

   可是这一顿操作猛如虎,可这打下来的战绩却是零比五。

   这不是耻辱是什么,是直接在打孙权的脸了。

   陆逊此时起身打圆场。

   “启禀主公,斥候传来探报。”

   陆逊看着孙权,“曹丕已派徐晃率领八万兵马支援合肥,离我军路程不足一日。”

   “救命曹休为扬州大都督进驻徐州有威胁我军后方之意。”

   “西线方向,敌将郭淮也已经率领三万兵马赶来,据我军恐怕也不足两日路程了。”

   孙权闻言微微镇定了一下情绪,现在这个时候确实该拿出对策。

   “依伯言之意,我军应该如何应对?”孙权问道。

   他次出兵就坚定的要攻下合肥,他的语气里丝毫没有想要退军的意思。他需要一个挡住敌军增援而拿下合肥城的方案。

   现在还绝没有到最后一步的时候,他还要试着挣扎一下。

   陆逊:“主公,徐晃之兵,我军足可应对。需要注意的应该是徐州的曹休,还有正在西进的郭淮。”

   “可派一军往西迎战郭淮,阻挡其前进。在传信后方,特别是吴县一带加紧防备,防止曹休沿江而上。”

   “嗯”孙权微微点头认可了陆逊的方案。

   “可是这治标不治本,当务之急还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合肥!”孙权道。

   “禀主公”吕蒙开口。

   “连续两日的猛攻,合肥守军已经疲惫,今夜我便亲自率军偷袭。”

   “一定一举拿下合肥城!”吕蒙抱拳道。

   孙权看向吕蒙,“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此事更关乎全军安危。你可敢担保。”

   吕蒙满脸坚定,“请主公放心,末将敢立军令状!”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