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雄汉重铸

第243章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三国之雄汉重铸 无尘了然 2167 2024-05-31 08:30

  许昌,

   今日早朝,曹丕甚是高兴。

   合肥一战不仅击退了孙权的入侵,更是稳固了中原的统治和他的威信。

   此役参战的将领都被召回了许昌,曹丕高兴之余要大加封赏!

   曹丕坐在王位之上,满脸笑意,转眼看向站在武将行列中的徐晃,曹休,郭怀三人。

   “前番合肥告急,孤心中十分忧虑。”曹丕开口说道。

   曹丕:“信得徐晃将军在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领兵拒敌。更得益于各路兵马勇猛无畏,为国分忧。”

   “这一战是孤即位以来的第一战,增强了孤的信心,大振了举国上下的士气。”

   “更加告慰了先王的在天之灵。”曹丕说到这里脸色郑重的起来。

   曹丕:“不要对此次有功之士论功行赏。”

   曹丕先是看向徐晃,“徐晃!”

   “末将在!”徐晃出列

   曹丕:“将军在先王之时便是上将,今日再建战功,孤当重加奖赏。”

   “加封将军为右将军,赐逯乡侯!”

   “谢大王!”

   “曹休”

   “末将在!”

   “加封征东将军,赐安亭侯,继续领兵进驻广陵,为扬州大都督。都领江淮军务。”

   “谢大王”

   最后便轮到了郭淮这个新晋将,他的出现可以说是曹丕在此战中发现的亮点。

   战场之上能临机决断,切中敌军要害。这一份领兵才能是不可忽视的。

   “郭淮”曹丕念道

   “末将在”郭淮满还激动的出列答道。

   看着相对于徐晃的老将,十分年轻的郭淮。曹操留下的顶级战将已经剩的不多了,并且都已经上了年纪。这个郭淮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培养新晋将领的希望。

   曹丕满脸笑意,“加封你为安远将军,调往洛阳,去征西将军麾下听调。”

   “末将领命!”

   “谢大王!”

   郭淮这一次是真正的踏入将军行列了,也在曹丕这位顶端王者心中留下的印象。

   曹丕看向群臣,“这一次大胜极有寓意,诸卿一定要继续奋加努力。”

   “先王临终之时曾对孤敦敦教诲,如今天下形势,我我据有中原大地,仍占有人口兵力之优势。”

   “要一段时间安定休养,沉积力量,以待天下有变,而兵扫西南之刘备,东南之孙权。”

   “从而使天下归于一统。”

   曹丕此时雄心满满,“诸卿要奋加精神,辅佐孤早日完成先王嘱托,实现天下一统之大业。”

   “臣等遵命!”

   …………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几家欢喜,几家忧。

   曹丕志得意满的封赏有功之臣,孙权这边却是愁云惨淡。

   “禀主公,此战我军步骑损失三万有余。”

   “水军损失一万余,大小战船数十艘!”

   “……”

   详细的奏报送到孙权面前的时候,面对如此大的失败,孙权却再没有愤怒。

   同一个地点,一败再败,一次又一次的狼狈,终究成了一大耻辱。

   面对被天下人的耻笑,压在他江东及他身上的耻辱,他不知道是该愤怒还是该伤感。

   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力。

   孙权丢下了一切事情,独自困守于屋内。

   在这个时候他无颜去见父兄,他在屋中摆上了周瑜鲁肃的牌位。

   这个时候他总想找人诉说一下心中的郁闷。

   孙权看着眼前牌位上两个熟悉的名字,透过那一笔一划,他仿佛看到了两个人的音容笑貌。

   这个时候他真想他们呐,不可一世的周瑜,沉稳可靠的鲁肃。

   人生浩如烟海,一切好似随遇而安,又好像一切冥冥之中注定。

   孙权回望着过往的一切。

   当年父亲死后,兄长承继父亲的志愿,先屈身于袁术之下,后用传国玉玺脱身。

   继续争雄天下,最终率领众将创下了江东基业。

   他作为父亲的次子,有兄长在前面,他只需要在后面做事即可。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天不假年。兄长遇袭重伤而亡,临终之前却将基业交到了他的手上。

   他当时不过十八岁,在一众将领和军中没有威望,大臣之中更没有亲信之臣。

   周瑜周公瑾,他当时的威望仅次于兄长,甚至有一种呼声让周瑜来接掌江东。

   没有人能相信他这个才十八岁的主公,能带领江东继续走下去。

   面对周瑜的威望,他也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想主动退位让贤,免得落得尴尬处境。

   可是在母亲和一些亲近大臣的主持下,他最终还是登上了主公之位。周瑜也始终安于臣子之分。

   孙权看向周瑜的牌位,他当时年纪尚轻,对于周瑜并没有什么想法。

   只是当后来他做主公的时间长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志向,他越发感觉到了周瑜对他的压制。

   他不再是刚刚继位的那个年轻主公,但是和周瑜相比,他在文武群臣中的分量却还是不及。

   对于这一点他没办法,对于周瑜的作用和能力,他也愿意表示恭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