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雄汉重铸

第400章 授封大典!

三国之雄汉重铸 无尘了然 2085 2024-05-31 08:30

  圣武六年,正月。

   刘安正在太极殿内处理政务,虽然寒冬稍弱,天气逐渐回暖,但殿内还是放着炭火。

   自去年九月彻底平定曹魏之后,经过这数个月的过渡,中原大地总算是稍微安稳了下来。

   自当初亲自护送关羽张飞的灵柩返回长安后,刘安便再没有离开长安。

   中原事务全权交给了诸葛亮庞统和法正。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迅速接管了中原各州的所有事务,通过各大世家的存在,间接稳定了中原人心。

   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刘安用对世家大族一系列动作的宽容换得的。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没有了太多顾忌,也没有了太多阻碍。之前在曹魏内部造成乱子,支持刘安伐魏的那些世家大族。现在都在极力着扩充自己的势力,打通各条渠道,意图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全天下。

   刘安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对他们的行动也都了如指掌。可就像他当初所说的,现在还不是和这些世家翻脸的时候。

   世家大族的祸患不在于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财富,而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在一家一姓手中拥有的时间太长了。

   拥有这两件东西时间长了之后便不会再满足于现在的状况,会想要的更多。

   世家,大族,还有乡绅富豪,这些永远不会被消灭。

   毕竟国家要想富强,这个富字就有一部分要体现在这些大富豪身上。

   刘安可以让他们拥有财富,拥有一定的权利,让他们富起来,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

   可他们不能触碰他的底线,更不能威胁国家的运转,造成混乱。

   他现在不对这些人动手,是要等彻底铲除这些人的机会。一批世家大族倒下,再扶植一批听话的上来。

   拥有财富与权力并不可怕,只要朝廷始终占据主导就可以操控他们的命运。

   一批替换一批,一批又替换另一批。

   如此周转轮换,为富不仁,便富不过三代。

   这样轮换下来哪里还会有长久不衰的世家,哪里还有根深蒂固的土皇帝!

   “臣叩见陛下!”周不疑走进殿内。

   “免礼吧!”

   “文直,最近关于授封大典的事情,朝野和军中有没有什么风声啊?”刘安头也没抬的问道。

   周不疑拱手道:“何止是风声啊!陛下,朝野及军中已经对授封大典一事满城风雨了。”

   周不疑道:“一些能上受封名单的人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只是在他们下面的人可都已经在奔走相庆,纷纷吹嘘哪些人能受,封什么爵位了。”

   刘安闻言对此并不意外,在他处理完手上的一份奏折之后,放下御笔看向周不疑。

   刘安:“新的爵位制度已经公布,王公侯伯四等爵位,文直你觉得你能在哪一等啊?”

   旁人听到刘安如此问,恐怕会顿生恐惧,慌忙解释。可周不疑却笑着说道。

   “陛下,臣现在都还只是正五品的闲散侍读,至于能不能封爵位,封什么爵位,都是由陛下做主,臣一切听从陛下安排。”

   “只是请陛下顾念臣的微末功劳,该给臣升升官了。一大家子人等着臣养活呢,这俸禄不够用啊。”周不疑煞有其事的说道。

   自刘安登基之后便更改了官员的俸禄体系,依据官员品级,划分每一层级的俸禄多少,每月月俸不同,年俸也就不同。官职差异,则由该等级俸禄内酌情增减。

   周不疑原本是正四品的职衔,因为当初的事情让他和马谡顶了包,降职到了正五品。

   虽说是降了职衔,可刘安并没有降这两人的俸禄。

   周不疑依旧每个月可以领取 七十五担的粟米,两千钱,年俸九百担,年末还可以在支取一万钱。

   之前原本的俸禄体系,使官员在社会上不仅有权,而且有钱。收入差距太大,也容易造成国家负担。

   自刘安这一路走来,各种改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时五铢钱的购买力还不错,所以顺势改革了俸禄体系和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普通农户在正常时期,每户五口人,按士兵的最高标准来算,一年也消耗不到八十担粟米,年收入也不到九千钱。

   依据现在的物价,周不疑一年九百担俸禄,折合约二十万钱,加上年末支取,就是二十余万钱。

   虽不说大富之家,但也足以支持一家子人一年用度,丝毫不必担心不够。

   俸禄过低则容易导致官员贪污,过高,国家负担过重,收入差距太大。

   所以刘安的决策是适时调整官员俸禄。

   刘安这么问自然是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是和周不疑随口开的一句玩笑。

   “哼,你这是朝朕伸手要官职来了?”刘安笑道。

   周不疑微笑躬身,“臣不敢。”

   “文直,你可替朕放出一道消息去。”

   “在年节过后,朕将召开授封大典,封赏文武群臣!”刘安道。

   “喏!”周不疑应下。

   在周不疑走后,刘安的目光落到了案上放着的一份早已拟好的圣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