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雄汉重铸

第155章 江东!

三国之雄汉重铸 无尘了然 2111 2024-05-31 08:30

  刘备听从庞统的建议,转猛攻鲁阳为围困鲁阳。

   采取以此等战法压迫曹军不敢全心全意向西支援雍凉。

   前几次进攻失利之后,刘备都会暂时退军休整。而这一次他是决定要孤注一掷的。

   他让关羽向前线运输了足够的粮草军械,让黄忠率领四万兵马,不惜一切代价拖住伏牛山的张辽。

   只要张辽的兵马无法过来支援鲁阳城,他就能一直对鲁阳城施加铁桶般的围困。

   曹操在急行军,向长安穿插。刘安诸葛亮也在率军快速赶往长安。

   而许昌方向的援兵也已经基本整合完毕,曹丕没有忘记他当初说的话,亲自带领集结的六万援兵向西驰援。

   曹刘两家在激烈的交锋,而江东孙权在荆州一战之后,退回江东,便偃旗息鼓,风平浪静。

   相比于曹刘两家的激烈交战,将江东孙权这边平静的太出奇了。这样风平浪静的江东,这样安分守己的孙权。让人太不可思议了。

   吴县,吴侯府邸。

   孙权今日难得闲暇,在花园之中悠闲的转悠了半天之后,又招来了张昭等几名文臣一起宴饮。

   荆州一战江东损失惨重,水军直接瘫痪,此时正在重建。步军各部损失惨重,总兵力损失近一半。

   面对如此严重的损失,原本孙权是应该满怀忧愁,寝食难安的。但让他意想不到,并且是让他乐见其成的。

   曹操与刘备的大战愈演愈烈,时至此刻都在交战。双方都有倾尽全力之势,荆州,雍凉,打的不可开交。

   这样的机会要放在往常,恐怕他早已有意出兵,浑水摸鱼了。

   可现在不要说摸鱼,他连出兵的能力都没有。

   损失的这个机会孙权也并没有太过在意,反而他看到了另一个机会。江东此时兵力虚弱,而曹操刘备正在激战,无力顾及他江东。他正好安心整顿休养,恢复国力,军力,民生。

   曹操和刘备没有威胁到他,他就不会有任何动作。也不会主动出手。

   曹操和刘备打的越久,打的越激烈,他就越高兴。

   曹操和刘备全力交战,按目前的形势来说,不论战争走向最终如何。曹刘两家都会元气大损,等大战结束之时,两家急需要休养生息。

   而反观他江东,在两方交战的空隙已经完成了休整。到那个时候趁曹刘两家皆元气大损,他趁机出兵。西可夺荆州,北可夺徐州等地。

   到那个时候,他兼据扬,荆,徐等州郡,创下的功业会比父兄大数倍。并且有机会真正的问鼎天下。

   所以孙权对江东现在的虚弱不仅不忧愁,反而心中一片乐观,也有心情在此饮酒作乐观看歌舞。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治理内政可以倚重张昭,对外以军事为主,可以交由周瑜处置。

   这些老一辈的臣子是孙权的倚仗,更是对他的束缚。虽然他收拢了一批新晋有能力的臣子,也能掌控一些老臣,但他还是离不开这些老臣。

   “子布,各州郡所损耗的粮草军械,你要想办法尽快筹办补齐。”

   宴饮的空隙,孙权突然对张昭说了一句。

   “请主公放心,老陈必定尽心全力,争取用一年的时间补足各州郡的粮草军械。”老张昭说道。

   孙权闻言微微点头。

   “主公,粮草军械知识老陈可进行办理。但对于实际的兵马补充,训练,此事还要烦劳于大都督。”张昭又说道。

   孙权闻言脸上的笑容一顿,然后说道。

   “荆州一战,我江东不仅损失了众多兵马,更有程普等老将阵亡,军中损失极大。”

   “而公瑾自在战场上受了箭伤之后一直未能痊愈,身体时常不好。对于军中之事未能全心投入。”

   “子敬也是身体抱恙,难以为我分忧。”

   “所以姑已经命吕蒙为副都督,暂时统摄全军事务,为公瑾分担一些压力,以解我之忧愁。”

   张朝闻言笑着恭维孙权道:“主公英明。”

   “公瑾受伤,不宜让他过于操劳。把吕蒙为副都督既可以不耽误军务,也可为全军树立表率。”

   “主公此举当真英明。”

   张昭笑着对孙权说道,两人笑盈盈的目光相碰之下,都明白对方的意思。张昭更是看出了孙权此举的另一层含义。

   两人皆是心照不宣。

   “公瑾与子敬都是我的股肱之臣,他二人身体抱恙,如同断我一臂。”

   “等抽空,孤亲自去看望他们。”孙权岔开话题说道。

   “主公仁厚”张昭依旧捧孙权。

   …………

   柴桑,周瑜府邸。

   柴桑原本是孙权的腹地,但随后孙权将重心迁到了吴县。这里也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驻军之地。

   而周瑜身为大都督时常要体察军务,所以他的府邸依旧留在了柴桑。没有搬往吴县。

   孙权的马车停在了周瑜的府邸之外,他在吴县探望过患病的鲁肃之后。便乘车驾往柴桑而来,一则名义上探望周瑜。二则查看军务情况,尤其视察水军的重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