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正在军战中观望地图,在他身边站着的正是姜维。
刘安和诸葛亮同样重视对新一代将领的培养,在姜维之前,军中最年轻一代的将领最出彩的当属邓艾。
邓艾在年少之时,便一直跟随在陛下身边。所以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不一样的见闻,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更何况刘安从跟徐庶,诸葛亮都学习过。邓艾在身旁岂能没有受益?
如今邓艾更是已经成长为了军中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
从此战就可以看出,赵云镇守潼关,魏延防守武关。陛下调邓艾防守襄阳,并以关平等人为副将。
先不说年轻的邓艾在关平这些脱颖而出,就说他的指挥地位能够摆在与魏延,赵云同等位置,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同样这也是对邓艾才能的极大认可。
诸葛亮看着姜维,听着他对地图局势的讲解。不要露出微笑。
邓艾少年英才一点即通,多年军阵历练,已经慢慢走出了自己的用兵之道。
姜维虽然自小受到军旅熏陶,比邓艾基础好一些。
但诸葛亮内心有更中肯的看法,在用兵上姜维或许比邓艾少了一些活力。
当然,这并不妨碍诸葛亮对姜维的欣赏,同样,当年他也是以这种目光看待邓艾的。
在这时赵云突然走了进来。
“子龙将军”姜维向赵云躬身行礼。
“嗯”赵云对其微笑点头。
“子龙何事?”诸葛亮问道。
赵云拱手说道:“禀丞相,我军暗探传来消息。”
“不日前,曹丕紧急召见了司马懿。授其为镇西将军,副都督。”
“前来协助曹真进攻”
诸葛亮闻言眉头微蹙,“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变故吗?”
赵云道:“有,曹魏有增兵意图。在并州统兵的曹洪,归入平西大都督节制。”
诸葛亮听完露出凝神沉思之色。
“丞相,子龙将军,函谷关及潼关皆是易守难攻,只要我军能够坚守,等到战情出现变化,便可击败敌军。”
“这司马懿是何来头?何令丞相如此关注?”姜维问道。
诸葛亮闻言抬眸,“这司马懿之才,十倍于曹真呐!”
诸葛亮说道:“他是曹魏老臣,曹操在世之时便跟随在曹操身边。”
“当年辽东公孙康叛乱,曹操命其领兵出征。其领兵跨越千里,来回不过百日之间便平定辽东。更是以杀戮镇压撩动公孙氏,使得辽东至今不敢叛乱魏国。”
“其智谋和狠辣,可见一斑!”
“当初他随曹操出战雍凉,就担任雍凉都督。战局关键之时,他曾建议曹操坚守长安不出,以待我军力竭,一击而击溃。”
“更是向曹操提出奇谋,由子午谷突袭我后方汉中!”
诸葛亮轻叹,“如果不是陛下早有预料派文直及吴信率精兵回防,我军后方危矣!”
赵云是当时的领兵大将,亲身参与了那一场战事。
“司马懿确实诡诈,当初如果不是有他在,曹操不可能安然退回中原。”赵云道。
诸葛亮:“曹丕重新启用司马懿可见对此战的重视,司马懿虽然只是副都督,但是有他在,接下的战事就不能大意。”
“你们二人先退下,容我思虑一下。”诸葛亮转头对赵云和姜维说道。
“喏!”
在赵云和姜维走后,诸葛亮看着眼前的地图,脑海中仔细回想着刚才赵云所说的每一句话。
次日一早,一名斥候携带着诸葛亮的手令,飞快向潼关之后而去。
…………
司马懿奉了曹丕的军令之后,便即刻赶到曹真军中赴任。
“末将司马懿见过大都督!”司马懿向曹真行礼。
对于曹真司马懿心中并没有多少尊敬,毕竟谁会喜欢一个对自己敌意甚大,还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呢?
但毕竟司马懿不但能忍,更能看得开。眼前风光不是一世风光,自作聪明不是真正的聪明。
而曹真也知道这次曹丕对他极为震怒,司马懿算是来给他救火的。此时也对司马懿表现出了一些善意。
“仲达啊,我终于是把你给盼来了呀。”曹真满脸笑容的说道。
“有你在此次我军进攻关中必定能大获全胜啊!你虽为副都督,但只要仲达你有何计策,我完全听你的!”曹真信誓旦旦的说道。
这种表面样子的官话,司马懿当然不入耳,曹真能演,他当然也能演。
司马懿轻笑道:“大都督谬赞了,我只是陛下派来协助大都督的。一切当以大都督为主。”
“末将统领河西之兵,听从大都督调遣。进攻关中仍以大都督为主,末将为辅。”
曹真闻言,脸上虽然满是笑意,但笑不达眼底。司马懿的态度还算令他满意,没有想着喧宾夺主。
曹操,曹丕父子两人对司马懿的防备,是碍于司马懿暗藏大志,曹真等曹氏宗亲对于司马懿的不满,是司马懿抢占了他们的机会。和他们的权利更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