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雄汉重铸

第279章 利器破敌!

三国之雄汉重铸 无尘了然 2117 2024-05-31 08:30

  “传令全军做好防火准备。”

   “小船要机动行事,注意水下之敌。”

   “前方阻挡船要做好准备,务必要挡住敌军的冲击,阻绝敌军靠近。”

   双方战船即将接敌,凌统接连下令。

   当初那一战的失败的经验教训,成为了水军重建之时的重中之重。

   为了防范敌船冲撞,敌军士兵趁机登上战船贴身厮杀。排列在前方的战船,模仿荆州水军的战船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抵抗撞击的能力,甚至可以相互碰撞。

   同时在排列于前的这些战船上也倾注了大部兵力。后方主力战船上兵力都是分散于各船,而前方的这些预防碰撞的战船上都是满员满编。甚至超员配备。

   只为在敌军可能发动冲撞之后借机登上战船,通过优势兵力厮杀而挡住敌军,为后船进攻赢得时间优势。

   而且各船之上都配备了一些灭火之物,防止敌军火攻。

   凌统转头下令道:“传令下去!”

   “各船之间徐徐跟进,在前列战船接敌之后,各战船迅速支援。务必同仇敌忾,一举击退敌军,守住阵脚。”

   “喏!”

   相比于凌统的愤然激动,对面的文聘则是极为冷静。

   除了之前的一句按计划行事,便再无其余军令下达。

   在荆州水军最前方的战船,依旧是构造坚硬的冲撞船。但是这一次这些冲撞船并没有像之前一般。朝江东水军战船全速冲撞过去。

   每一艘冲撞船的船头都有一名校尉在前指挥。甲板之上站满了弓箭手,船头甲板更是架立着数架巨大的三弓连弩!

   弩身有箭床连接,三张强弓连成,所用之箭不比长枪小多少,箭尾处拴着一根绳子。

   相比于江东水军战船,这些战船的行进速度缓慢。

   江东军像飞驰的利箭,荆州军这边则像一堵沉稳的墙。

   在两军战船相距不过百余步的时候,荆州水军处于先锋位置的各艘冲撞船上,负责前敌指挥的校尉都已经屏息凝神做好了准备。

   负责连弩的士兵更是已经下意识的,将手放到了连弩的开关上。

   校尉及士兵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前方,不断靠近的江东水军战船。

   校尉的手慢慢抬起,负责掌控连弩的士兵,快速将连弩对准江东水军战船。

   甲板上的弓弩手也已经全部准备就位。

   在一瞬间校尉的眼神变得坚定,神情变得果决。

   “放!”

   随着校尉的手猛然落下,一声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士兵耳边炸响。

   士兵们抠动强弩的机关,一时之间,各艘冲撞船上数十只强有力的巨大弩箭射向江东战船!

   先下手为强,突如其来的攻击是很难做到防御的。况且荆州水军所投射来的巨大弩箭,后尾跟随着的绳子在天空之中留下一道弧线,也让江东水军士兵有些迟疑。

   就在士兵们惊愣的目光之中,这些巨大的弩箭并没有落在甲板上。

   砰!磁!

   这些巨大的弩箭全部射向了江东战船的船舱,利箭破空,数十支强有力的巨大弩箭直接穿透战船仓板。

   一支支大弩箭在江东战船的船头上留下一个个窟窿。

   船只还在靠近,第二轮弩箭的发射伴随着一阵箭雨袭来。

   密密麻麻的箭雨压制住了船板上的江东水军士兵,第二轮弩箭射击,再次命中江东战船。

   此时位于前方的江东战船已被利箭打破了船体,船头位置已经严重破损。

   那些巨大弩箭所携带的绳子,隔江将战船联系在一起。

   此时江东战船甲板之上,江东士兵开始射箭还击。

   荆州水军此时已在各船校位的指挥之下有序撤离甲板躲避箭雨。稍有撤离不及者便死于箭下。

   荆州水军战船开始向后移动,那一支支穿透江东水军战船的利箭后尾所带的绳子瞬间绷直。

   平均四五条极为牢固的绳子拉住江东水军战船,不说将江东站船直接扯翻但又对江东战船造成了二次破坏。

   在这些绳子的拖曳之下,江东水军战船左右摇摆,破损的船身根本无法维持平衡,开始渐渐倾覆。

   而荆州水军战船在进行了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

   在战船甲板中央处,数十个简易投石车出现。

   只不过投的不是石头,而是又经过改良之后装在罐子里的简易火油炸弹。

   一个个火雷在被点燃引信之后飞速投射出去,那些原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的江东水军前排战船,在这一番攻击之下,已经有战船偏倒倒侧翻。

   紧接着作为冲撞船的荆州水军战船前锋,直接朝着这些破损的江东战船冲了过去。

   这一战就是一场硬碰硬且要正面突破的决战!

   原本后方见到冲撞船已经开始要碰撞的凌统,已经指挥着后续战船跟进支援了。

   但当后续战船还没有接近前方战船之时,却见前方火光亮起,战船左右摇摆,倒覆。

   他眼前的江东前锋战船倒覆之后,一艘艘勇猛冲撞而来的荆州水军战船前锋出现在眼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