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第258章 水库竣工,悄无声息的变化

  大家都看得出来,这绝对对大家有好处。

   就算没有好处又如何?

   幽王殿下开的工钱实在太诱人了,忙完家里的春种,闲暇时间多的很,不去挣钱等着天上掉馅饼吗?

   将作监和建造工坊的人按照李昭的要求,将独轮车、滑轮组都改装了,独轮车经过将作监的建造生产速度极快,工厂一体化和流程化已经逐步开始流行。

   李昭清楚,当匠人都开始流程化后就会没有特色,甚至丢掉传统手艺,他也不希望这些宝贵的技术都流逝,只要有自己看家本事的人,都从流水线中摘出来。

   流水线其实也很锻炼人,就是容易将人给练废。

   因此,李昭特地叮嘱那些师父,如果看到有天赋立即捞出来,在任何地方绝对都有想要冒泡不想要混天度日的人,这种人李昭是非常乐意培养的。

   将作监和铁器坊也在合作,主要锻造李昭之前说过的运输装置,铁轨和动车比较麻烦,之所以开始动工,也是因为能够掌控了炼钢之法。

   虽然耗时久,但花的钱比较值。

   钢轨锻造需要的工艺水准极高,目前,铁器坊和将作监都在奋力研究中,消耗的铁料也不少,开采的工具都已经焕然一新,开采效率有了显着提升。

   滑轮组的运用推广后,不管是水库的建造、河道的扩建和修建速度都明显加快。

   起初,很多工人运用都不熟练,进度自然不快,在运用多了后也就熟能生巧了。

   运输组这边经过李昭的指导,将后世履带传送经验运用到这上面来,虽然没有后世那般丝滑,但对当前来说已经算是极佳。

   确定运输没有问题后,动力方面要么就是牛代劳,要么就是水力。

   因为水力方面动力暂时还不足,所以统一用牛代替。

   这让李昭养的这么多头牛,都有了用武之地。

   青云县那边是重中之重,李昭让大部分人先过去支援,等到龙门河疏通过去后,青云县那边正好遥相呼应。

   丁国民在这件事上是十分积极和热情的,对李昭也是有求必应,因此,县里的资源几乎都汇聚在了一处,大家都没动什么歪心思。

   所有工程都在以一种火箭般的速度推进着,不管是李昭还是其余的人,都明显的看到了这边的不同。

   一种从未有过的活力出现。

   当然,李昭的库银也在哗啦啦的溜走。

   三月,太阳冒了头。

   所有的良田都已耕好,大家培育的稻苗也都顺利长大了,天刚微亮,村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已经起床了,炊烟袅袅中,大家都将东西准备好,挑着扁担前往田间。

   李昭也早早起床,在忠叔的催促下换好了衣服裤子。

   到处都是一片热闹景象,无数人下了水田插秧,种田的老手们将挑着的秧苗一块块的朝着水田中飞去,别看动作简单,但一般人真的玩不转。

   他们飞出去的秧苗基本上都平稳的落在水田中,不会出现秧苗倒扣的情况。

   虽然现在已经不冷了,可脚踩入水中时还是将他冻了一下,不过这种冷也只是短暂的,马上就适应了。

   王府所有人都出来做工了,除了厨师。

   放眼望去,但凡是能看到的区域,基本上都有人在插秧。

   李昭记得小时候随着家里的长辈插过秧,插的秧苗歪歪扭扭,害的长辈不得不返工,插秧苗是一件极累人的事,因为长时间佝偻导致腰部受不了,有的人血糖低的,在猛然站直腰杆子后还会出现眩晕的症状。

   李昭的身子骨已经锻炼出来了,就是插的秧苗不太工整,不像这些老农民闭着眼睛都能插好。

   李昭宽慰自己慢工出细活,自己还是新手,不要着急。

   当别人一垄田都已插完,李昭这才三分之一,有小孩子露出笑声,李昭恼羞成怒。

   他堂堂幽王居然被鄙视了。

   李昭也是个要面子的,加快了速度,前半段的秧苗其实插的还算不错,但后期因为赶速度明显就有些惨不忍睹。

   好在大家都没有再继续嘲笑,倒是给李昭留了几分颜面。

   插秧的确是个技术兼体力活儿,在田间不仅得站稳,还得将脚从深深的泥淖之中拔出来,每次都很费力,有时候脚踩的位置太深,还得用手将脚步的凹陷抹平了才能插秧。

   半天下来,李昭就开始哼唧唧,不是他矫情,而是干这种活儿真的是太累了。

   虽然有时酸疼的直不起腰,但李昭并未行使自己的王爷特权,还是坚持插秧干活。

   在李昭的有序引导下,大家很快就齐心协力的将秧苗都扦插完了。

   万物悄然复苏,曾经枯黄的枝干都已变绿。

   龙门村水库已经竣工,石板还有岩石泥浆已经凝固,当最后一点渠道挖通后,从上游区域有着汹涌的水冲击而下,水库正式开始蓄水。

   这个过程无比漫长,上游的水势比较大,加上沟渠都是新修建完毕的,没有什么遮挡物,因此水流速度很快。

   在四五月份左右时,水库就能灌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