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刀尖上的大唐

第25章 虎老雄风今何在(五)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2136 2024-05-31 08:31

  清池县,沧州,义昌军,这是刘仁恭的伤心地。

   诚然,他当年兵败是在魏博,但是被儿子囚禁是在清池。所以,这地方老汉是再也不想多住一天。刘仁恭于次日求见李枢密,表示愿回幽州居住,并愿以清池产业换幽州西南大安山一处风景秀丽的所在,为子孙基业,亦做养老之资。

   倒是刘守光的三弟刘守奇为元行钦收留,在帐下听用。

   刘家,彻底从卢龙的历史上揭过了这一页。

   生活,也终于翻开了新篇章。

   不论好的坏的,总要向前看。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送走了刘家车队,与梁军的对峙仍在继续。

   既然李枢密没有答允杨师厚的秘商,杨大帅自然也不会撤军,也不敢撤军。其时朱三还在贝州,就算是谈拢了杨某人就敢么?

   肯定也是不敢的。

   尽管梁军虎视眈眈,但是生产不能耽误,李枢密依旧以极大的热情组织起春耕工作。凡是未受梁军兵灾的地区,该怎样就怎样。李枢密本人得空也会出现在田间地头,督促着义昌的各级官吏不敢懈怠。

   哪怕义昌丢了一半,仅沧、景两地仍有数十万张嘴巴嗷嗷待哺,全靠幽州贴补是万万不能的。

   城中俘兵选出八千,优先重组了义昌牙军。就以刘守光当年的军号为名,长剑军,这是元行钦对老东家的缅怀与祭奠,亦是卢龙人的传承。

   很好,很好。

   继往才能开来嘛。

   李君操调任义昌巡抚使的命令已经下达。

   由枢密副使出任藩镇巡抚使,主管一镇民政,这又是开了藩镇治理的先河,也必将开启一个新的传统。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些,是李枢密的工作。

   作为标准的职业武夫,郑守义的生活就比较简洁明快。

   巡逻,吃饭,休息。

   稀里糊涂被儿子蛊惑剃了个秃瓢,开始很不习惯,总觉着顶门过于凉爽,可有这么几日下来就觉出这里的好处了。

   省事。

   爽利。

   是真爽利。摆脱了不胜其烦的虱子,头皮如获新生。闲来无事,郑守义就总喜欢摸摸刚刚长出毛茬的秃瓢。

   看官们不要意外,不要跳脚。

   这里是大唐,这里是开放包容的大唐。

   是只要肯尽忠,胡儿也可以做高官的大唐。

   唐人自信,开放,豪迈,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坚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不存在的。束发只是一种习惯,一种惯性罢了。尤其对于最讲实际的武夫们来说,剃个秃瓢实在不是甚要命的大事,好用就行。

   即便大唐已经衰落,唐儿仍是这样自信、开放与豪迈的唐儿。

   纵然皇帝都已不在,但大唐,依旧屹立在这片土地之上,刻在人心里。

   至少在河北,在卢龙的治下如此。

   谁说无君便无国?

   幽燕军民已经在没有皇帝的大唐度过了数个寒暑,也没见天塌下来。

   大唐的战旗在清池城头高高飘扬。

   义昌的百姓轰轰烈烈搞春耕。

   梁军这边,准确地说,杨师厚杨大帅的日子就没有这么惬意了。

   他是三月二十一日回到的军中。

   在贝州数日,杨大帅是战战兢兢,一只雄鹰愣是做了一只小鹌鹑,提心吊胆地陪着梁帝出入,陪着梁帝校阅军将。攻克枣强,不能没个说法,梁帝赏赐了有功将校杜晖等一十一人,衙官宋彦等二十五人。

   鬼门关里走了一圈的杨师厚回到军中,就秘密派出亲儿子与心腹张彦往清池与李三交通,但是人一走他又后悔了。

   若李三这小畜生将这事一宣扬,自己会不会死?

   实在是慌中出错。

   这个真不是杨师厚杞人忧天。这次他见了老战友李思安,情况很不好。一个七尺大汉,腰也偻了,背也驼了,杨师厚就几次看到李思安被天子骂得跟灰孙子一样。有一次好像说他在相州,治镇无能,帑廪空竭?

   李思安是个勇将好吧,他能治个屁的地方啊。

   杨师厚揣测,天子恐怕是要找李思安的麻烦了。

   李思安有什么罪过?说起来也就是柏乡表现不好吧。可是,王景仁不过河,李思安怎么样?可是王景仁又是天子安排的……

   乱了乱了,全乱了。

   人已派出,覆水难收,杨师厚只能耐着性子等结果。

   好在李三这厮没有回话却也没有宣扬,而是把人悄悄给送回来了。

   嗯,这是甚个意思?

   杨大帅如今是心烦意乱,脑瓜子也不大好使。

   李周彝、袁象先两个还没事就往他这里跑,简直不胜其烦。李周彝这混蛋,做的好大事,这老小子收留了义昌叛将然后转手就给他杨某人送过来了。这两个滑头,一个一个都不安好心呐。

   听说袁象先又来,杨大帅有意不见又心觉不妥,就强打精神披袍子出来。

   应付这些,实在是比打仗操心太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