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刀尖上的大唐

第10章 西征之二(一)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2142 2024-05-31 08:31

  在天德军休整二日,郑爷浩浩荡荡就往回走。

   十月,大军赶在落雪前回到了朔州。

   去时两手空空,回时满满当当。

   扣除给天德军分去的,再减去随军消耗,到家点算,所得有万余精壮女子,二十三四万只羊,四万多头牛,橐驼四千多,马匹倒是补充了损耗就没富裕。

   此外,粮食基本吃光,余财不便携带的,都与天德军换了畜牲不提。

   这些钱粮杂事都给刘三去忙,郑爷沐浴更衣,死猪般呼呼狠睡三天。

   四十开外的人了,往来奔波数千里地,其中风餐露宿之苦,谁人知之。

   苦也。

   苦也!

   别都鲁、兀里海等几个部落,经过千山万水也都来到。

   早两年,因阿保机南侵,别都鲁、速合两家损失惨重,干脆抱团取暖合为一家。兀里海损失较小,与别都鲁一道,暂被安置在单于都护府附近草场越冬。

   他们,就是朔州的北屏以及眼线,未来深入草原,正要赖其领路。

   东城附近地域,被李三正式划为河东牧监的马场,派了人手过来打理。

   王有良、郑全忠已募了军队,蕃汉皆有,正在加紧操练,准备开春就去屯驻,军号“振武”。振武军节度使下怎么能没个振武军呢?但振武军的操练,郑爷只是抽空看看,就不打算全程参与了。

   至于抓生产搞经济,都由刘三领着郑四等人忙碌。这方面,经验教训都有,总之不需郑大帅操心。

   休歇数日,老郑觉着无趣。

   此时天寒,去草原是受罪,张泽建议往晋阳一行。

   郑爷以为有理,便携了张书记同行。

   郑大帅移镇振武军,事前谁都没说,张书记也是事发才知。一直没得机会跟郑二深聊,借着此次同行,张书记是起力拍捧,道:“主公,此番以退为进,端地了得。”一根大拇指在二爷眼前乱晃。

   这路南下,郑大帅破天荒坐了马车。

   年纪不小,得爱惜自己呀。

   郑二歪着晃晃悠悠假寐,听这酸丁说话,眼皮不抬道:“哦?有何了得。”

   张泽道:“恕我直言,天下南北两分,不在梁,即在辽,单干没前途了。至于淮南,浙江,福建,关中,乃至蜀中,皆冢中枯骨也。

   主公是辽王元从,自然要跟好辽王。

   这百有余年……

   张泽本来想讲讲这百来年藩镇割据、上下疑忌,话到嘴边,感觉全没必要,改口说:“明公自请移镇,主上必定心中欢喜,好处那是大大地。

   何况,吭吭,”张书记清清嗓子,显得郑重一些,“汴梁虽然势大,然依我所见,若非天塌地陷,最终定是辽王成事。

   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若主上弘业开国,凌烟阁内当有明公矣。”

   凌烟阁?

   嗯。

   有些事,郑守义如今越发觉着跟武夫们不好说。

   比如这移镇,若非迫不得已,他也不想挪窝。经营数载,事情一一理顺,倒叫李承嗣那厮摘个桃子。真是自家种树,别人乘凉,全无怨言那不可能。

   可是不挪不行啊。

   除非造反。

   可是正如张泽所说,如今造反也没个搞头。

   只是,这些话跟弟兄们似乎越来越难启齿。那懂的自然懂,比如舅哥,老马匪,这都不用说,彼此心里有数,有分寸。至于遇上那不懂的,说也没用,而且,说多了人家会否以为是老郑疑心呢?反倒没事搞出事情。

   还是与这酸丁好说话些。

   郑守义遂道:“诚哉斯言。”

   张泽道:“此去晋阳,明公可请主上遣人来镇治钱谷,一如义武旧事。我记得李司马曾有言,节度使管军不管民,刺史管民不管兵,辽王欲以此为成例。此次明公移镇,辽王既未授明公朔州刺史,又不曾别授他人……

   或是忘了,或是等着明公开口吧?

   某以为,当为后者。

   这振武军穷困潦倒,那财权不要也罢。”

   “嗯。”这事郑守义也在犹豫。

   权力呀,啧啧,抓起来容易,放下去难。

   咱郑大帅也就是个俗人。

   在义武镇,被李老三拿了财权,虽说他清楚辽王的心思,可是到了这振武军,辽王一日不派人来,咱老郑也乐得装死。

   可是,真的能混过去么?

   不一日将到晋阳。

   前面村庄围了许多军士,不待郑爷靠近,便有一队人马过来查验身份。

   原来是辽王走访农户,正好给他撞上。

   郑守义素知大李子喜欢在农家转悠,立刻下了马车跑过去。

   却见里正家里摆了几口大锅,辽王、军士、老农,正围了吃喝说笑。

   听说郑二来了,辽王让身边众人挤一挤,要给老黑让出个位置。只是郑二看看局面太挤,倒是边上老中官那一锅人少,就凑过来坐下吃。

   也不说话。

   小中官张忠踩着小碎步,上去给干爹磕了头,恭恭敬敬在旁伺候。

   老中官张承业见是郑守义来了,微微颔首,目光却不离李崇文左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