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十二年,乾化五年,公元九一五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从天佑十年开始,仿佛再次有人给这个天下摁了暂停键,以便让这个饱经创伤的土地稍事休息,让这天下的黎民稍稍喘一口气。
当然,并没有这样一位忧心苍生的神仙佬。
如果真有一位老神仙,那也一定是冷冰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变化起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朱梁内乱。
近二十年来,朱梁始终的搅动中华大地最靓的仔。
哪怕近些年颇多不顺,哪怕在柏乡一战丢掉二万精锐,但是,朱梁给所有人的压迫感从未真正减轻。即使卢龙侥幸得胜,那也只是挫败了梁军的北伐,获得了一次喘息之机。
但是,朱梁的精气,这一切,都随着太祖武皇帝的逝世戛然而止。
朱三哥的儿子们为了那个位子杀得头破血流,朱三哥曾经努力压抑的所有矛盾,仿佛一夜之间都爆发出来。
一瞬间,朱梁自废武功,再不是那个咄咄逼人的朱梁。
于是,足足两年时间里,天下除了南边的菜鸡们偶有互啄,总体太平。
汴梁朱友贞得过且过地做着他的朱梁“天子”。
幽州李崇武专心搞生产、屯钱粮,伺机而动。
凤翔李茂贞守着一隅之地拜浮屠,彻底躺平。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将李家天子折磨得欲仙欲死的大军阀李茂贞,据说是个虔诚的浮屠信众。
总之,大河以北,难得消停了两年。
似乎,战争就此远去了。
对于饱经战乱的天下黎民来说,这是难得的幸福。
还是一年正月正。
瑞雪兆丰年。
幽州。
大唐的盛景是上元节,但唐公更喜除夕夜置酒延请,通宵作乐。
给官吏、军将的年礼在年前都已发下。又是一年丰足,除去正常的赏赐,今年给大头兵每人加赐了两贯钱的财货。当然不可能都是现钱,有粮,有羊,有布,当然还得有盐,等等。
呵呵,如今的李老三再也干不出拿盐顶账的混蛋事喽。
待到初一,唐公还要亲自走访城中城外。不论是达官显贵,亦或是平民家中,唐公都要走到,亲手再送一回年礼,说几句吉祥话拜年。
清晨,李三郎的车驾准备动身,开始新年的第一天。
今天计划有两项内容。
首先是去城外军营看望在营将士。乱世之中,军队是一切的基石,重中之重,丝毫不可懈怠。
其次是在城外寻一处庄子过夜,体察民情。
治镇多年,李三郎下了大力气捡田括户。凡是占田超限的,一律由官府赎买,然后重新分配。或者做军屯,或者按口授田。
在此基础上,幽州左近已经重新编制了折冲府。
国家的税基,从来都是中产,所以,努力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果实,也是李老三的命根子。
并且,为了避免重蹈前唐的覆辙,从李大时期,李老三就全力消除不课户,即免税户。如今治下除了军屯不课税,其余户等皆要纳税,即便是授田的军人也不能免除。
宁愿一边加钱发军饷发抚恤,哪怕税率低些,也绝不放开不课户的大门。
曾经的大唐,就是因为不课户太多,逼得太多百姓破产,最终大厦倾覆。
李老三不想在一个坑里反复跌倒。
车驾启动,转过一处宫殿,却见另有一队车驾也在起行,阻了道路。
李三郎昨夜熬通宵与城内的一众文武欢饮,不免有点困顿,正在车里迷迷瞪瞪养神。感觉车子停了半晌不动,便问缘由。
不多时,爱将胖五郎回来禀报,说是李夫人出城,为辽王挡了道路不让走,双方正在争执。
李夫人?李三郎想了好片刻才反应过来,这是大哥的遗孀之一萨仁那。
奚王一家获赐姓李,扫剌汉名李绍威,萨仁那也取了李什么的汉名,李老三记不大住,但是想明白李夫人就是萨仁那。
李枢密问:“李夫人何往?”
胖五郎道:“李夫人欲往云中一行,看望部人。”
李枢密想起来,当初萨仁那嫁给大哥,奚王去诸给了数百奴部,后来逐渐发展膨胀,到如今已是个将近三千帐的大部落。部中其丁壮组成的铁骑军,始终是军中一支忠诚勇敢的劲旅。
现在铁骑军在幽州驻扎,部众则全部从山北迁往云中安家。
去年萨仁那就曾提出想去云中看望部人,李枢密没觉着有必要拦阻,但是赶在大年初一出门倒是有些意外。
还有正事要办,李枢密就准备让车队调头从别路出城,却不料有马蹄声渐进,得报是大侄子。让他近前,李枢密掀开车帘,微笑问道:“大郎有事?”
李洵面如寒霜,嘴唇紧闭,定定看了三叔几眼,方道:“李夫人欲出城,说是三叔允了地。”
李三郎打个呵欠道:“洵哥儿,此乃李夫人私事,问我怎么?”
李洵是没想到叔叔有此一言,他有话想说,又实在说不出口。却看叔叔实在没有干预的意思,大侄子只好后退一步行一礼,目送唐公车驾起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