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穿书七零:炮灰女配带飞签到系统

第106章 第八小队

  清河大队的大队部是这里唯一的砖瓦房,墙上刷着熟石灰,上面还有红色字体的宣传标语。

   正副队长、正副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妇女主任、会计、出纳、记分员、保管员等大小干部,都在这里办公或者开会。

   两侧各有一排房屋,其中一排专门存放粮食。

   大门口就是晒场。

   晒场大概2000平方米,按这边的计算方式,是两亩地。

   东边放着个一米高的石滚,直径大概四十厘米,专门用来压场,这块儿土地夯实平整,堪比镜面,走在上面不起尘。

   知青们到的时候,很多队员已经到了。

   他们对着知青们指指点点。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交代过什么,声音压得很低,比昨天他们回来时看到的矜持多了。

   尽管这对叶容蓁来说没什么影响。

   ──“这些知青小胳膊小腿儿,有个身体瞧着就不行,能顶啥用?也就这会儿还没秋收,算是农闲,不然都得哭着跑回去。队长咋还指着他们呢。”

   现在过来的知青,第一年有补贴,倒也没啥,看他们哼哼唧唧干活儿,心里也能舒畅几分。

   要说啥实际用处,嘿,没啥好说的。

   一年到头也就用炒货、干货换点东西,别的啥都指望不上。

   ──“咋没用,先前的那些老知青还能帮咱们用炒货、干货换东西,这次不说队长,那些去知青点搭把手的男人回来,都重视了不少。”

   ──“听说里面有个能制药的知青,家里就是干这个的,还在什么大医院培训过,主动来插队,能教人当赤脚大夫。”

   ──“他们长得也好看,看着我能多吃一碗饭。”

   后面这话得了不少支持。

   更多的是白眼,“呸,长得丑也不耽误你多吃一碗饭。”

   说着,她们又说起知青会不会在这里结婚的事儿。

   这些知青确实俊,尤其是新来的三位女知青,贼俊。

   他们清河大队还没跟知青们结过婚呢。

   倒是瞧着其他大队的,跟知青结了婚,别的不说,家里的孩子都干净懂事儿,还比同龄的孩子多认俩字儿。

   他们大队条件不差,可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愣是一对儿没成。

   讨论的时候,他们率先排除了瘦瘦弱弱、脸色苍白的叶容蓁。

   瞧着就悬乎,他们清河大队跟人不般配。

   叶容蓁站在知青们身边,扶了扶帽檐,听得眉眼弯弯。

   这和她当初的想法一致。

   很快,大队长扛着红旗出来,随风舞动几下,带着大家背几句语录,把红旗插到大队部的矮墙上,开始分配任务。

   清河大队一共十二个小队,前六个小队是男同志,接下来的五个是女同志,最后一个小队干脆就是还能干活的老年人,专门侍弄辣椒、红薯地啥的,算是清河大队种地的老把式。

   叶容蓁和赵清欢在第八小队,其他新知青都是单独分配到小队中。

   分配情况一出来,脑子清醒的队员已经明白过来。

   大队长这是让人带着她们了解呢。

   要不怎么连回家带孙女的队长媳妇都出来了?

   确实是这样。

   叶容蓁她们加入小队,发现红英婶子也是这个小队的队员,有她牵线,两人很快跟小队的成员熟悉起来。

   一行人领了锄头,走到第八小队的任务田时,叶容蓁已经知道现在要干的农活。

   据婶子们所说,她们来得很是时候,这会儿主要是铲大地,还是“二遍地”,主要负责打叉、间苗、见草锄草这些活。

   说她们来的是时候,则是因为这会儿已经是“二遍地”的尾声,只用锄个草就行。

   这段时间的满工分是十分。

   如果这段时间没下雨,等7月16号的军民联合举办的游泳比赛结束,提水浇过地,就到了“挂锄”的时候,也就是农闲。

   平时也就种菜、收菜什么的。

   等八月下旬起开始秋收,收春小麦、大豆、苞谷、高粱、水稻啥的,一直忙到十月底,期间满工分是二十分。

   叶容蓁的脸色一直很苍白,了解情况期间也是如此。

   原身没学过农,她自己常年待在无菌室,穿越后空间农场的作物有自动系统打理,时间流速也不同,对这些不了解,比较有尝鲜意识。

   偶尔会问上几句。

   倒是赵清欢表情顿了一下,决定尽快想办法,在秋收之前,换个轻松点的活计。

   出于这个想法,她的态度更好了,主动学习怎么干活。

   她表情恢复很快,连一直关注她们的红英婶子都没发现,开始教她们怎么在大豆田里锄草,“一手在前,一手在后,上锄角要虚,不能伤到豆苗……”

   叶容蓁看她操作后,正准备动手尝试,又听她说,“多试几次就熟悉了,不行就直接上手,慢是慢了点,好赖不会铲到自己。”

   叶容蓁和赵清欢连忙点头。

   起初她们还考虑会不会耽误其他人,干活时发现,她们干活是“燕翅型”,打头的那位居中靠前,两侧靠后依次排开,非常像“人字形”的大雁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