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第44章 鲁阳之战3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而立 2142 2024-05-31 09:09

  樊杰听闻刘表允诺鲁阳县令之职,感念之余,又自拱手施礼道。

   “吾有子樊忠,正值及冠之年,愿遣于刘公帐下听用。”

   樊杰之所以有此举,一则,其子有为质子之意,表明绝无反叛之心。

   二则,加深彼此间的关系,也算表明投效之心。

   刘表闻言,也是明白樊杰的心意,于是轻声笑道。

   “樊兄且安心,刘某相信樊兄为人。若樊兄真有此意,待平定鲁阳黄巾,再遣子于刘某帐下听用也是不妨。”

   樊杰闻言,更是感激涕零,起身拜伏于地。

   “君以国士待我,吾必以国士报之。”

   “实不相瞒,我樊氏有进出鲁阳的暗道。刘公若相信我,可派小股精锐,随我潜入城中。吾定当竭力促成此事,若有不成,提头来见。”

   刘表闻言,自是欣喜。

   随后秉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想法。直接令佐军司马于禁,领北军五校步兵校尉营中的那一百重步兵,协助樊杰行事。

   于禁与樊杰躬身应诺,随即退去。此后樊杰自派人潜入城中联络城中豪族不提。

   中军大帐中剩余的众人,则开始议论起此事的可行性。

   从南阳前来的黄巾,攻城死伤后,约莫还剩下两千五百人。

   后来黄巾头领张成,在鲁阳裹挟民众两千五百人,人数达到五千之数,而其本部及新募黄巾贼寇,正好一半一半。

   若是真如樊杰所言,鲁阳豪族对百姓影响力很大的情况下。

   自己率官兵大败张成本部黄巾,城中豪族及后续招募的鲁阳黄巾确有反复的可能。

   那么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打败黄巾,尤其是南阳前来的那两千余人马。

   最好的情况自然是黄巾不战而退,当然这种情况微乎其微,毕竟自己只是率兵两千人,而不是两万大军。

   其次则是想方设法的诱黄巾出城野战,到时候以麾下北军五校及三河骑兵的实力,应当能以较小的伤亡,大败黄巾。

   而最次的情况则是攻城血战,因为有南阳黄巾的镇抚,黄巾贼寇五千余人,必定都会倾力守城。

   这样一来即使强攻下城池,自己帐下的两千官兵也必定伤亡惨重。

   那么后续又如何去应对南阳的黄巾叛乱呢,所以这绝对是自己不想看到的。

   因为刘表虽不知晓宛城具体是何时陷落的,但各路援军迟迟不到,宛城是必然会被张曼成攻陷的。

   到时候南阳太守褚贡以身殉国,那么空出来的南阳太守之位,自己怎么也得争上一争的,又岂能拱手让人。

   手里有兵,才能挣得功绩,有了平定叛乱的功绩,到时候争夺南阳太守之职,方能令人信服。

   另外不出意外的话,在随后平定黄巾叛乱的过程中。

   东路皇甫嵩和朱儁的大军以及北路卢植的大军,在经历种种战事之后,死伤惨重,北军五校十不存一。

   那么自己帐下的这五百北军五校将士,就将是仅存的帝国精锐。

   日后以此为根基,训练士卒,不管是起兵勤王,亦或是聚兵自保,都能多几分底气。

   这时荀攸开口说道。

   “要大败黄巾,最好的情况就是引黄巾贼寇出城野战。不过我军精锐,哪怕敌军有五千之数,恐怕也不敢出城野战,我军可激将及示敌以弱,诱敌来攻。”

   随后荀攸把自己的想法一一细说,听得众人不住点头称是。

   次日一早,用过朝食之后,刘表帐下两千大军骑马出营,待离鲁阳城五里之处方止,随后大军披挂列阵。

   鲁阳黄巾见此,也忙召集将士上到城墙,时刻提防官兵进攻。

   待刘表大军披挂完毕,大军立定之后,随即齐声高呼。

   “战、战、战。”

   一时间,旌旗如林,呼声震天,鲁阳城内的黄巾军,也被这浩大的声势深深震撼。

   这时黄巾头领张成见众人惊惧的模样,甚至就连身旁的几个头目也都有些战栗不已,顿时怒目圆瞪道。

   “我等有坚城在手,何惧之有?”

   随后振臂高呼。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众人闻言,原本惊惧的神情方才逐渐消散,随即眼神也慢慢的变得坚定,随后尽皆狂热的振臂呼喊。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刘表见此微微皱眉,在刘表示意下,刘磐单骑向前,直奔鲁阳城前,向贼军邀战。

   “某乃山阳刘磐刘鹏举,贼将可敢出城一战。”

   谁知回应他的,却是城头的一蓬箭雨。

   哪怕离他最近的一支箭,也还有十步之遥,但着实把刘磐恶心得不行。

   是以刘磐开始破口大骂,只差把张成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一遍。

   城头黄巾头领张成,不屑的撇撇嘴,随即言道。

   “严守城池,不得出战。”

   在众人躬身应诺声中,张成转身回到阁楼中歇息去了。

   刘磐谩骂片刻,见无人回应,也只得悻悻而归。

   刘表见此,宽慰一番,随即又令军中派遣百十人擅长骂战的士卒,到鲁阳城前轮番骂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