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亮剑:活在现代,打造最强轻步兵

第126章 阻击第33师团

  “小鬼子真是大手笔啊!一次出动一个师团,包含 4 个步兵联队、1 个炮兵联队和 1 个战车联队。

   即便我们占据地利,也得五个团才好防御。可 129 师离开后,把师部直属部队也带走了。不过没关系,386 旅的火箭炮营,可以出手了。”

   副总指挥说完,副总参谋长笑着说:

   “小鬼子的飞机,可能会来支援。用不用安排一个高射炮部队?”

   副总指挥摇摇头:

   “高射炮团还是要守卫兵工厂,那里是八路军的命根子,不容有失。”

   旅长收到命令,带领一个火箭炮营和两个步兵营火速支援八路军总部。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独立团、新 1 团和新 2 团第一时间在一线构筑阻击阵地。

   不仅位置十分刁钻,主要是要防止飞机轰炸,所以要挖很多的防炮洞。

   独立团距离小鬼子攻击的路线最近,因而在正面布防,他们要面临小鬼子的第一波进攻。

   李云龙和赵刚一起在阵地上巡视,老李一边走,一边观察工事的修筑情况。老赵则更关注战士的士气。

   一圈逛完,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回到临时指挥部,就是山里挖的一个洞。李云龙说:

   “这一仗不好打,咱独立团要面临小鬼子第一波的进攻,所以能用上的都要用上。”

   赵刚看着李云龙:

   “老李有什么想法?”

   李云龙在地图上比划:

   “小鬼子有一个战车联队,包含 54 辆坦克。我的想法就是挖沟,让小鬼子坦克能通过的方向就那么几个位置。这样我们的防御就能轻松很多。”

   “这些身为团长你安排去办就行,我是完全同意的。你是不是还有什么想法?”

   李云龙听见赵刚这么问,就将第二个想法说出来了:

   “我还有一个想法,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场拉锯战。在不能速胜的前提下,我认为三个营拆开进行车轮战。始终保持一个营下去休息,如果有万一,这也是预备队。”

   赵刚听懂了李云龙的意思:

   “老李你是说,你、我和张大彪,一人带领一个营是吗?我赞同。”

   李云龙如释重负:

   “老赵你同意就好,这样,你带着三营在后山林子里休息。”

   小鬼子的行军速度一点都不慢,最前头探路的第 151 联队率先发现了异常。主要是李云龙在路两边挖了很多的沟,这些略微一分析就知道是阻挡坦克的。

   小鬼子这个时候的坦克,可不像各位想象的主战坦克那样,有着超强的越野能力。

   发现疑点之后,第 151 联队长下令让人探路。

   看见几个探路的小鬼子,李云龙拿起对讲机命令道:

   “狙击手,干掉他们。”

   小鬼子探路的士兵还有 500 多米,就纷纷被狙击手击中。更有几个小鬼子直接被撕碎了。

   小鬼子第 151 联队长大吃一惊:

   “不可能,刚刚那个不会是反坦克步枪吧!”

   不管结果如何,他立刻上报。小鬼子第 33 师团长没当一回事,直接下令道:

   “这一定是八路军的阻击部队。安排人直接干掉他们,不要影响大部队的进攻。”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都大好几级了,小鬼子第 151 联队长只能下令道:

   “第一大队,安排一个中队登山。炮兵中队,炮火掩护。”

   小鬼子的 4 门九二式步兵炮一开火,刚对八路军阵地开始轰炸。侦察连的无人机就找到了小鬼子的炮兵阵地。

   李云龙果断命令道:

   “炮兵连,还击!”

   6 门 100 毫米迫击炮开始还击。仗着威力大,射程远的优势,第 151 联队的 4 门小鬼子步兵炮很快被摧毁。

   向独立团阵地冲过来一个中队的小鬼子,180 多人看着气势汹汹。但独立团强大的火力直接让这些小鬼子去见天照大神。

   小鬼子联队长通过望远镜将一切看在眼里,然后亲自去上报道:

   “报告师团长阁下,八路军火力十分凶猛,应该是传说中八路军在晋东南的主力。”

   小鬼子第 33 师团长来了精神,他知道自己的手下不会骗自己:

   “为何有此判断?”

   “刚刚第 151 联队安排炮兵中队掩护,一个中队登山。结果不过半小时,炮兵阵地被敌人的炮火覆盖,登山的中队全部阵亡。”

   “知道土八路军炮兵的位置吗?”

   面对师团长的询问,第 151 联队长不敢有任何隐瞒:

   “土八路的炮兵设置在山体的反斜面了,步兵炮射程不够。山炮射程够,但是由于弧度,根本打不着。”

   这就难办了,但是小鬼子师团长可不管这些:

   “命令,第 151 联队发起进攻,夺取八路军阵地。”

   小鬼子一个联队,主力作战的就是三个大队。由于地形摆不开,只能一个一个队伍上。

   小鬼子山炮第 33 联队,一共 36 门 75 毫米山炮在后方一字排开,开始对着独立团阵地猛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