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第705章 大明的第一堂早朝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奕无疆 2125 2025-03-29 12:16

  公元195年,大明,洪武元年,九月初六。

   赵云称帝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大明都城邯郸,九门齐开,一队队驿使,手持皇命,飞驰出城….

   他们每人身上都背负一个信筒,里面是下发大明各地的诏书,以及对各地官员、驻边将领的封赏诏书。

   而邯郸作为国都,自然最先下发布昭告天下的诏书:

   “洪武元年,九月初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者奉天而安养斯民者也。

   昔汉失其统,董卓乱政,兵戈四起,民失安养,哀鸿遍野;贤人君子,逃匿岩穴,万姓流离…

   朕以布衣入戎伍,愤生民涂炭,提军旅与志同者,安内固外,以靖天下。

   赖天之灵,幸民之举,以承帝统。

   今,大明巍峨,万象更新,当广布仁爱,与民更始,故免民赋一年,大赦天下……”

   当然,诏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面是关于大赦的范围,比如造反谋逆,杀兄杀父,草菅人命的罪犯,一律不在大赦范围之内。

   此布告全国的诏书一出,邯郸民众蜂拥至城中就近粘贴告示的牌坊前。

   当民众听衙役一遍遍宣读告示内容后,虽然没有听懂太多,但捕捉到两条最重要的消息!

   一是,免民赋一年!

   二是,大赦天下。

   而这两条政令,就意味着今年地里的收入,大明的百姓不用上缴一粒米粮。

   而且,一些犯罪,或者遭受冤假错案的亲人,都能够得到赦免,回到家中重新做人。

   这两条政令,可以说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

   一时间,明国民众奔走相告,喜溢言表….

   其实,老百姓的思想很简单,谁能让他们活下去,谁能为他们主持公道,就是他们的好皇帝。

   …

   紫禁城。

   奉天殿内,已开启大明的第一堂早朝。

   只见,气势恢弘的大殿内,皇帝赵云身着帝王袍,头戴十二旒平天冠,高坐盘龙御坐上,一身威压。

   殿中,百官成行排列,吏部尚书陈宫手持玉笏,躬身出列:

   “启奏陛下,士者,国之重器也;昔秦之穆公,广纳贤才,得百里奚、蹇叔,以成霸业!”

   “今,四方鼎沸,天下未平;臣提议,效古之贤君,广纳贤才,壮我大明,强我国本!”

   陈宫此言,显然已进入吏部尚书的角色,因为他的职责,就是掌管全国官吏的铨选、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人事管理工作。

   而今,大明初建,最缺的就是人才。

   所以,陈宫在大明的第一堂早朝,就以历史上秦穆公广纳贤才,得以成就霸业的例子,来奏请赵云广纳贤才。

   “爱卿所言甚是!”

   陈宫此奏,可谓是说到了赵云心坎里。

   其实,就算今日早朝没人提出此事,赵云也会提出来。

   因为,他不仅要效仿历史上的曹操,广发求贤令,唯才是举,还要向先贤圣君学习。

   随即,赵云目光投向工部尚书温恕:

   “温爱卿,昔日穆公广纳英才得以成霸业,燕之昭王,筑黄金台,得乐毅、邹子、剧辛等大才,强国富民!”

   “是故,朕欲效仿先贤明君,筑黄金台,以迎天下英才,壮我大明!”

   “陛下圣明!”

   殿中百官闻言,齐齐躬身一拜。

   “臣遵旨!”

   温恕躬身应命,他工部的职责就是,掌管国家工程建设,像筑黄金台这种事情,当然由工部负责。

   “陛下,臣亦有本启奏!”

   陈宫、温恕刚刚回归朝列,兵部侍郎曹性,手持玉笏出列:

   “陛下,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臣提议广纳天下英才时,开设武举,选虎贲之士,励我大明尚武之风,壮我大明兵锋!”

   殿中百官闻言,初时一愣,他们还第一次听说武举,不过仔细一想,若真如曹性所言,开设武举选拔武官,必能激励民间尚武之风,强化兵员质量,壮大大明兵锋。

   十二冕旒后,赵云脸上有了许些变化,你们以为这是曹性想出来的吗?

   其实不是,毕竟曹性作为土生土长的汉末人,怎么可能提出在唐朝武则天时期,才首创的武举。

   所以,这是赵云之前就向曹性交代的,让曹性在早朝时,提议开设武举,选拔武官。

   而赵云为什么不自己提出来,反而借曹性之口呢?

   因为,这是一个仕途被士族豪强垄断的时代,而赵云想要打破这一点,就唯有开创科举制。

   但是,即便他现在是皇帝了,也不能贸然提出科举制,因为他一旦贸然提出科举制,就打破了士族豪强对仕途的垄断。

   届时,他就成为了天下所有士族豪强共同的敌人。

   不信你看隋炀帝杨广,就是太过于心急开设科举制,把自己玩成了史书上的亡国暴君,却为李唐铺平了道路。

   而赵云,现在的实力,可没法与杨广比,他如果贸然提出科举制,这朝中起码一半以上的官员,都会抵制他,甚至生出异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